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

纸书售价: 60.8 纸书定价:¥76.0 电子书售价: 30.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郭沫若是有争议的人物吗?——在郭沫若12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做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问家——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
文学生产和传播与文学原生态场域联系之视野——以郭沫若与邓初民主编之《唯民周刊》等为中心
一 郭沫若《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与邓初民在《唯民周刊》的发表
二 “四八”空难后叶挺、郭沫若之诗与文的再传播
三 《唯民周刊》等刊物与郭沫若文学活动的相关资讯
知世论人——郭沫若、胡适、周作人比较论
文化先觉郭沫若与文化中国转型复兴之路——在《郭沫若与文化中国》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继承和弘扬郭沫若校长开创的优良办学传统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郭沫若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审美导向应成为研究者的目标
二 公共角色与个人艺术偏好之间的度量
三 郭沫若研究现象背后的社会逻辑
四 正确评价中应该看到的郭沫若
“坐见春风入棘篱”——郭沫若流亡期间旧体诗创作论
一 文献疏理
二 文化怀旧
三 诗书画
四 触摸历史
隔岸的观看——台湾郭沫若研究一瞥
一 冷战结束之前:冷漠与隔膜
二 冷战结束之后:冷静中的学术开拓
三 “隔”与“不隔”
论抗战结束后郭沫若对沈从文的批评
一 《从现实学习》与《路边谈话》
二 沈从文的等级文学观与《新缪斯九神礼赞》
三 《新书业和作家》与《拙劣的犯罪》
四 《一种新希望》与《斥反动文艺》
五 结语
郭沫若归国抗战与共产党所起作用考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问题的考证
三 结论
《创造十年》问世后的臧否之声
1948年郭沫若香港期间创作的收录与散佚考释
一 1948年郭沫若香港期间佚作研究的缘起
二 1948年郭沫若香港期间创作的收录与散佚情况
三 1947年11月郭沫若为什么要离开上海到香港
四 关于郭沫若1948年香港期间创作的收录与散佚问题的思考
开明版《郭沫若选集》梳考
一 开明版选本之前郭沫若的政治与文学史定位
二 《〈郭沫若选集〉·自序》解读
三 自编作品的形塑目标:诗人、散文家和戏剧家的背后
四 结束语
年轻的郭沫若与成唯识论(1914—1915)
论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思想
一 大力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二 从“人民本位”思想出发评价历史人物
三 郭沫若“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发展和评价问题
中国的“哈姆雷特”:过渡时代的郭沫若及其矛盾处境
Two poets with similar roles,Guo Moruo and Antun Gustav Mato
郭沫若《我的幼年》的双重叙事与读者接受
“副文本”审视下的郭沫若译诗序跋及其观念与意义
一 “副文本”与郭沫若译诗序跋
二 序跋与翻译观念的显现及历史变化
三 有关诗歌翻译的认识及其语境关联
通过荒诞完成审美喜悦——郭沫若自传体长卷散文艺术探奥
人生如沧海翰墨蕴乾坤——再论郭沫若与书法文化
政党政治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共南方局的“寿郭”活动论析
一 重构郭沫若的作家身份和自我意识
二 全面介入文学生产与消费诸环节
民国机制和郭沫若的创作及评介
试析郭沫若的四川地域认同及其意义生发
郭沫若与1951年的武训批判
一 武训批判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文化界的思想运动
二 郭沫若两次撰文,公开检讨并参与批判
三 学术界文学艺术界共同参与,将批判推向高潮
郭沫若与20世纪50年代思想改造、批判运动
一 思想改造运动的必然性及开端
二 遭遇电影《武训传》批判风潮
三 参与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胡适唯心主义、胡风运动
四 “百花齐放”、“整风运动”、“反右运动”中示警
郭沫若的人格反思及其当下意义
郭沫若与20世纪三大历史考据家
一 一生“最钦佩”王国维的学术,被吸引了“几乎全部的注意”
二 为陈垣题写书名,在励耘书屋合影
三 “龙虎斗”的背后:了解古人苦心孤诣、深究夸诞学风根源
郭沫若论法家平议
一 郭沫若研究法家的路径与方法
二 法家的严刑峻法与富国强兵
三 关于“人民本位”与“国家本位”引出的思考
郭沫若与吴虞孔子观之比较
一 对孝道
二 对礼制
三 对大同
四 究原因
论闻一多和郭沫若《周易》研究的联系——从郭沫若的“易学”史学观到闻一多的“易学”观
论“三”与郭沫若的易学思想
郭沫若学术视野中的先秦禅让传说
(一)否定或存疑的观点
(二)基本肯定或认为禅让是古代共同体首领推举制度反映的观点
(三)《唐虞之道》等新出土文献发表以来的观点
郭沫若替曹操翻案动机再析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对史学界“左”倾思想的反驳
二 1958年“史学革命”中的郭沫若
三 “演奏出雄壮的交响曲”
郭沫若因声求义论
金文“标准器断代法”考论
一 吴其昌的金文断代研究
(一)吴其昌金文断代研究的缘起
(二)吴其昌金文断代研究的方法
二 郭沫若的金文断代研究
(一)郭沫若金文研究的缘起
(二)“标准器断代法”的提出
三 对金文断代方法的认识
四 结论
从传统金石学走向科学考古学——郭沫若甲骨文、青铜器研究中考古学方法的应用
一 甲骨文研究中考古学方法的应用
二 青铜器研究中考古学方法的应用
三 从传统金石学走向科学考古学
“郭沫若与文化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相关图书

  • 思想与生存

    作者: 陈锐

    定价:¥25.0

    售价:¥25.0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政治精英与近代...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

    定价:¥118.0

    售价:¥47.2

  • 李凌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79.0

    售价:¥79.0

  • 金岳霖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79.0

    售价:¥79.0

  • 钱俊瑞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79.0

    售价:¥79.0

  • 郭沫若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99.0

    售价:¥99.0

  • 季羡林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79.0

    售价:¥79.0

  • 费孝通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99.0

    售价:¥99.0

  • 沈从文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

    定价:¥89.0

    售价:¥89.0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