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电子书 >

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关系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跨学科视角

纸书售价: 70.4 纸书定价:¥88.0 电子书售价: 35.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理论篇
一 关于和谐的理论分析
(一)和谐的概念界定
(二)和谐本质的辩证分析
(三)和谐的条件与实现
(四)和谐的关系变量与行为选择
二 关于宗教和谐的理论分析
(一)宗教概念界定
(二)宗教和谐概念辨析
(三)宗教和谐的变量因素分析
(四)宗教和谐的类型与命题
(五)宗教和谐的动态过程模式
(六)宗教和谐的价值化与工具化
三 宗教互动关系的其他类型
(一)几组相关术语解释
(二)宗教冲突
(三)宗教融合
四 中西方宗教和谐关系的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宗教和谐的文化差异
(二)中西方宗教宽容的文化比较
五 从宗教宽容到宗教和谐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宗教宽容的内在结构
(三)宗教宽容的当代发展趋势
六 云南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理论与实践
(一)云南多元宗教关系的历史生成
(二)云南宗教互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三)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云南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五)云南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模式
现实篇
子调研报告之一:民族之间通婚与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关系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一 西双版纳民族地区信仰空间的社区架构
(一)立体生态造就民族村寨的立体分布空间
(二)土地所有制支撑民族村寨的生存空间
(三)民族村寨的生活空间与信仰空间相互建构
(四)信仰空间对村寨社区的依附与突破
二 民族之间通婚对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影响
(一)相同民族相同信仰之间的通婚对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影响
(二)不同民族相同信仰之间的通婚对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影响
(三)相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通婚对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影响
(四)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通婚对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影响
三 影响民族之间通婚的社会因素
(一)文化因素:单一社区和异质社区对民族之间通婚的影响
(二)人口因素:族际通婚的“始作俑者”
(三)国家政策:族际通婚的政策保障
(四)经济发展:冲破宗教限制的“世俗战车”
四 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与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因果链
子调研报告之二:德宏州盈江县族际通婚中的宗教融合
一 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
(一)影响族际通婚的宏观因素
(二)影响族际通婚的微观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经济互动打破宗教限制的物质基础
二 族际通婚的类型分析
(一)同一民族同一信仰之间的通婚
(二)不同民族同一信仰之间的通婚
(三)同一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通婚
(四)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通婚
三 族际通婚与宗教信仰间的摩擦
(一)族际婚姻中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摩擦
(二)族际婚姻中双方家庭成员的矛盾磨合
(三)婚姻家庭中认知角度不同引发的摩擦
(四)混合民族家庭中子女宗教身份的不确定性
(五)家庭中弱势群体宗教文化的消弭
(六)宗教选择的功利性
四 族际通婚与宗教和谐
(一)宗教仪式的融合
(二)宗教信仰者自身的心理调适
(三)家庭内部宗教文化的调适
(四)混合宗教家庭对族际通婚选择的宽容态度
五 结语
子调研报告之三:经济交往对云南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影响
一 云南的地理与人文状况
(一)区位、地理状况及特点
(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三)多元经济状况及特点
(四)民族宗教的分布特点
二 区域间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交流
(一)区域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二)区域间的宗教交往
(三)经济交往与宗教交流的意义
三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交往与宗教互动
(一)日常经济交往活动的类型和频度
(二)日常经济交往的特点和群体差异
(三)日常经济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及原因分析
(四)日常经济交往对多元宗教和谐并存的影响
四 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
(一)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的内在联系及影响
(二)经济交往与宗教关系的演变进程
(三)经济交往与宗教和谐的模式与机制
五 结语
子调研报告之四:丙中洛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丙中洛民族关系发展与多元宗教发展历程回顾
(一)丙中洛土著怒族的传统宗教信仰
(二)18世纪藏传佛教的东向传入
(三)19世纪天主教的东向传入
(四)20世纪基督教的北上传播
(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丙中洛多元宗教的发展
二 多维视野下的丙中洛多元宗教发展
(一)历史学视野下的丙中洛多元宗教从冲突到并存与交融
(二)从文化生态角度看丙中洛多元宗教从冲突到并存、交融
(三)从宗教功能看丙中洛多元宗教从冲突到并存、交融
三 结语
(一)政策方面的保证作用
(二)交通通信条件的促进作用
(三)宗教世俗化的推动作用
子调研报告之五:红河州建水县多元宗教发展历程及管理模式研究
一 建水概况
二 建水多元宗教发展历程
(一)儒学传播
(二)佛教
(三)道教
(四)伊斯兰教
(五)基督教
(六)宗教发展与社会变迁
三 多宗教融合发展的表现
(一)佛、道教的融合与表现
(二)儒、释、道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同化作用
(三)儒释道融合的实践性表达——洞经会
(四)儒学宗教化与宗教儒学化
四 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与启示
(一)儒家文化的统摄性内核为多元宗教共存奠定思想基础
(二)兼容并蓄的民间宗教信仰为多元宗教共存提供深厚土壤
(三)合理的宗教管理政策是多元宗教共存的有力保障
(四)多宗教自身的融合和相互吸收消除了宗教间的区隔
五 结语
子研究报告之六:洱源县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实证研究
一 洱源县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民族概况
二 洱源县多元宗教的历史生成
(一)原始宗教
(二)本主崇拜
(三)佛教
(四)道教
(五)伊斯兰教
(六)基督教
(七)天主教
(八)儒教
三 洱源县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现实表现
(一)各民族互相通婚与宗教和谐
(二)宗教禁忌与宗教和谐
(三)经济交往的体现
(四)各民族语言互用的体现
四 洱源县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原因
(一)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二)民族之间团结互助
(三)婚姻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相互促进
(四)宗教没有掌握政治资源
(五)宗教信仰功能的互补
(六)改教行为较为平和
(七)基督宗教势力相对较弱
(八)多元宗教文化生态的自然调节
子研究报告之七:处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经验研究
一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背景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概述
(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状况概述
二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成因与类型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主要宗教事件与问题概述
(二)云南边疆跨境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原因
(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基本类型
三 处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经验教训及对策
(一)成功经验
(二)主要教训
(三)基于教训的对策
四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与宗教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一)新时期宗教事件及重大宗教问题发展的新趋势
(二)新时期宗教问题及宗教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五 结语
子研究报告之八:多元宗教间的矛盾冲突与调适研究——以红河州哈尼族传统宗教与基督教为例
一 红河州民族宗教基本情况
(一)各宗教历史与现状
(二)民族与宗教关系
二 基督教与哈尼族传统宗教的冲突
(一)冲突的演变进程
(二)影响冲突进程的因素
(三)矛盾的核心及特点
三 矛盾调适的基础与现实途径
(一)影响矛盾调适的因素
(二)矛盾调适的基本模式与现实途径
(三)矛盾调适的社会力量与机制
四 不同宗教并存的现状和模式
(一)红河县宗教共存的几种模式
(二)对宗教共存模式与社会稳定关系的分析
五 结语
对策篇
一 贯穿一条思维性主线
二 把握两个结构性维度
三 立足三个层次性方面
四 坚持四个基本性立场
五 推广五条行动性原则
六 摒弃六种错误性文化
七 处理七对互动性关系
八 发挥八大机制性作用
九 落实九大意向性措施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