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Study on China’s Urban Minimum Ling-hood Guarantee System

纸书售价: 55.2 纸书定价:¥69.0 电子书售价: 27.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
一 制度背景介绍
二 目前研究的主要论点
(一)建立城市低保制度的意义
(二)保障标准
(三)政策执行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五)对策研究
(六)未来走向
三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低保对象的选择机制
(二)低保家庭的医疗和教育问题
(三)与促进就业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低保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六)社会救助体系的全面建设
第二章 城市低保制度的对象选择
一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一)选题背景
(二)概念界定
1.经济情况审查
2.经济情况审查的三种方式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部分
1.经济状况调查之是非
2.经济状况调查之内容
3.经济状况调查之程序与方法
4.经济状况调查之主体
5.应对之策
6.简评
(二)国外部分
三 经济情况审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调查主体
1.基层力量弱
2.缺乏专业性
3.地位尴尬性
(二)调查内容
1.家庭收入上的模糊性
2.限定性条件的主流化
(三)调查方法
1.易受人为和非理性因素影响
2.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存在疑惑
(四)调查对象
1.申请者或相关人未提供可靠信息
2.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3.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
(五)经济情况审查可能引发的若干效应
1.标签/污名/耻辱(Stigma)
2.贫困陷阱(Poverty Trap)
3.储蓄陷阱(Savings Trap)
4.失业陷阱(Unemployment Trap)
四 其他国家(地区)情况介绍及可借鉴之处
(一)典型国家(地区)情况介绍
1.英国
2.美国
3.德国
4.日本
5.智利
6.中国香港地区
(二)可借鉴之经验
1.完善的立法保证
2.有效的管理体制
3.适情的审查内容
4.全面的调查方法
5.倡导就业激励
五 完善经济情况审查的建议
(一)经济情况审查的思路
1.申请
2.建档
3.审查
4.通知审查结果
5.公众监督
(二)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平兼顾效率
2.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三)对策建议
1.设立专门的经济情况审查机构,做到专岗专人专责
2.工作人员力求专业化、职业化,并加强培训
3.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通畅的信息高速路
4.落实经费以保证审查机构的正常运行
5.加强相关部门、单位、组织间的协作
6.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三章 城市低保制度的总体状况
一 背景介绍和研究方法
(一)背景介绍
(二)研究方法
二 定量描述性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家庭规模
2.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3.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
4.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
5.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
6.调查对象的劳动能力
7.调查对象的从业状况
8.简短的结论
(二)调查对象的家庭住房情况
1.调查对象的家庭住房面积
2.调查对象的家庭住房性质
3.调查对象的家庭住房类型
4.调查对象的住房新旧程度
5.简短的结论
(三)接受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1.调查对象最初领取低保金的时间
2.调查对象对低保制度的知晓途径
3.调查对象领取低保金的数额和方式
4.调查对象领取低保金期间的调整情况
5.调查对象接受家计调查的情况
6.调查对象对低保制度的认知和评价
7.调查对象的生活满意度
8.简短的结论
三 定性分析结果
(一)制度深得人心,群众满意度较高,但作为一项法定权利的观念还未确立
(二)制度的规范性不断提高,但低保对象的选择机制没有制度保证,配套制度仍不健全
(三)制度的覆盖面广,但救助标准偏低
(四)制度的社会知晓度高,但具体政策解释宣传不到位
(五)低保户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低保者的尊严和自由无法保证
(六)社区低保工作人员待遇偏低,低保工作队伍建设亟待解决
四 政策建议
(一)规范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重点的资格审查制度
(二)完善与促进就业相关联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构建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四章 城市低保对象的需求满足
一 研究背景
二 低保金能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 哪些因素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满足?有序Probit回归模型的解答
四 低保对象的心声:低保金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定性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一)关于基本生活需要的界定
(二)关于低保金数额的调整
(三)关于制度的未来走势
第五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教育救助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
(一)定量研究
1.样本的选取
2.问卷设计
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二)定性研究
(三)教育救助的概念
三 文献综述
(一)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对教育救助问题进行的研究
(二)从国际经验借鉴的角度对教育救助问题进行的研究
(三)从具体教育制度安排的角度对教育救助问题进行的研究
四 相关政策梳理
(一)义务教育阶段
(二)非义务教育阶段
五 定量分析结果
(一)低保家庭受访者基本状况
(二)城市低保家庭教育情况
(三)不同家庭结构下,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基本情况
(四)三口之家上月家庭收支情况
(五)三口之家教育费用支出情况
(六)低保家庭对生活困难原因的主观认识
(七)基本结论
六 定性分析结果
(一)家庭教育负担依然沉重,教育救助专项资金不足
(二)教育救助管理不系统,责任主体不明确
(三)教育救助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救助效果欠佳
(四)教育救助政策宣传不到位
七 完善城市低保家庭教育救助的基本构想
(一)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增加财政投入
(二)救助资金的多渠道筹集
(三)加强低保家庭教育救助的宣传工作
(四)加强教育救助制度立法
(五)分阶段救助,延长义务教育时间
第六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救助
一 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问题的产生
(二)研究方法
二 文献综述
(一)对城市低保家庭医疗现状的研究
(二)对城市低保家庭医疗保障的研究
(三)对城市低保家庭医疗救助的研究
(四)对城市低保家庭参加医疗社会保险的研究
三 定量分析结果
(一)健康状况
(二)因病致贫比
(三)医疗支出情况
(四)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利用率与医疗费用自付比例
(五)小结
四 定性分析结果
(一)与低保配套的医疗政策宣传不力
(二)低保对象享有医疗保障的同时仍需压缩生活开支
(三)低保家庭申领医疗救助难度大
(四)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公共医疗资源不足
五 政策建议与总结
(一)政策建议
1.扩大报销范围与负担比例,提高对低保家庭医疗救助的慷慨程度
2.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告知工作
3.改变现有家计调查思路,综合考量家庭收支
4.优化低保及配套保障政策的申领程序,增加医疗社会保险的可及性
5.弘扬职业道德,推动低保工作人员职业化
(二)总结
第七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住房救助
一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住房救助政策沿革
(三)已有的相关研究
二 定量研究结果
(一)城市低保家庭的住房现状
1.调查对象的住房面积及新旧程度
2.调查对象的房屋性质
3.调查对象的房屋建筑类型
(二)城市低保家庭的住房货币补贴情况
1.住房补贴的分布情况
2.按住房性质分类的住房补贴情况
三 定性研究结果
(一)低保家庭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二)住房救助资金补贴不充分,房租压力大
(三)地方财政难支撑,政策执行不到位
(四)住房救助标准不清晰,难以保证公平性
(五)依赖单位住房的群体面临住房困难问题
(六)住房救助措施宣传力度不足,认知有误
四 政策建议
(一)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和救助责任
(二)规范住房救助的退出标准和对住房救助对象的监管力度
(三)根据消费能力建立多层次的住房救助体系
(四)做好新建保障性住房的监管工作
五 结语
第八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就业救助
一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影响就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2.低保对象的就业研究
(三)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二)定量研究
1.样本来源与调查方法
2.问卷设计和统计方法
(三)定性研究
1.样本来源与调查方法
2.深入访谈法
3.焦点小组讨论
三 定量分析结果
(一)双项描述性及方差统计
(二)双项逻辑回归统计
(三)定量结果对假设的检验
四 定性分析结果
(一)受助人士访谈
(二)低保干部访谈
(三)小组讨论部分
五 研究结果讨论
(一)居民社会经济背景
(二)政府就业救助政策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
六 相关政策建议
(一)强化职业培训机构的功能
(二)增加职业培训机构对低保对象特点的照应
(三)建立激励就业的低保金机制
第九章 城市低保人群的养老服务
一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基础
(三)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二 养老需求的界定
(一)养老需求中的需求定义
(二)需求的主要层次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归属与爱的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梭子型养老需求
三 城市低保老人的需求评估
(一)城市低保老人的基本情况
(二)城市低保老人的经济来源
(三)城市低保老人的健康状况
四 定性分析结果
(一)低保老人更多关注经济、医疗需求
(二)现金救助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三)低保老年群体对机构养老存在较大需求
(四)分类施保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群体的需求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针对老年人的经济需求,重新修订救助标准
(二)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实施医疗优惠政策
(三)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开展社会服务
第十章 城市低保人群的心理健康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样本来源与调查方法
2.问卷设计
3.统计分析方法
三 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城市低保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论
2.城市低保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基本理论
1.社会排斥理论
2.生活满意度
四 数据描述和回归结果分析
(一)受访者抑郁程度测量结果及影响因素
(二)双项描述统计分析
(三)定量研究小结
五 定性研究结果
(一)一定数量低保对象的人格尊严无法保证
(二)公示过程有损低保群体的自尊
(三)低保工作人员的态度影响受助者的心理健康
(四)低保对象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待满足
(五)定性研究小结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二)满足低保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第十一章 城市低保人群的福利依赖
一 研究背景
二 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
三 模型构建和回归结果
(一)个体特征变量分析
(二)制度评价变量
(三)定量分析结果
四 定性研究
(一)制度受益水平分析
(二)救助对象的就业意愿
(三)贫困的代际传递
(四)定性分析结果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规范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重点的资格审查制度
(二)完善与促进就业相关联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构建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未来发展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一)1949年以后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
(二)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
二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
(一)政治经济背景的变化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三)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
(四)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
三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制度框架
1.最低生活保障
2.特困人员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二)制度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未来发展
(一)未来发展面临的制度误区
(二)制度发展的未来走向
五 结论与讨论
附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附录2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附录3 调查问卷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状况调查问卷①
致调查对象的一封信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