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的战略研究

纸书售价: 65.6 纸书定价:¥82.0 电子书售价: 32.8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的战略审视
第一节 中华文化传统中的责任担当意识及其现代形态
一 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忧患意识与担当情怀
二 中华责任文化传统的现代国际实践及时代意义
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责任的内涵及其度量
第二节 推进世界平衡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时代责任
一 从亚非文明复兴大背景下来理解中国的国际责任
二 推动亚非世界共同发展是中国援外的战略目标
三 中国的援助与合作日益成为推进非洲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节 国际援助领域的思想论争与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
一 国际援助领域的思想竞争与合法性角逐
二 如何理解中国对外援助的时代背景与逻辑起点
三 如何理解中国外援的传统文化基础与当代话语形态
四 如何看待中国对外援助的全球影响与理论创新
第四节 本书的立意宗旨、观察角度与叙说方式
第一篇 概念、进程与文化
第一章 责任与权益:国际责任的中国视角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国际责任的由来及其理解的差异性
一 国际责任的由来及其理解的差异
二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国际责任观
第二节 国际责任的内涵、分类及其建构逻辑
一 国际责任的内涵与分类
二 国际责任建构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国际责任观的中国建构与独特实践
一 建构中国国际责任观的重大意义
二 基于“共在世界、和谐发展”的国际责任观的中国建构
第二章 援助与责任:对外援助与中国的国际责任
第一节 对外援助的基本内涵及其三种援助观
一 对外援助的基本内涵
二 三种对外援助观及其批判
第二节 中国视角下的新型对外援助观建构
一 新对外援助观是一种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援助观
二 新对外援助观是一种利人利己共赢的援助观
三 新对外援助观是一种辩证的援助观
第三节 共在论国际责任观下的中国外援伦理类型
一 基于互利论的功利性对外援助
二 基于互生论的义务性对外援助
三 基于互爱论的美德性对外援助
第三章 历史与现状: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嬗变
第一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起步与早期尝试(1950-1963年)
一 早期对外援助的国际环境
二 早期对外援助的政策
三 早期对外援助的规模及分配
(一)援助规模
(二)援助国别
(三)援助领域
第二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理念建构与民族实践(1964-1970年)
一 60年代的国际环境
二 中国相对完整的对外援助理念的形成
(一)援助原则
(二)援助目标
三 新理念指导下的对外援助的规模及分配
(一)援助规模
(二)援助国别
(三)援助领域和援助方式
第三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跳跃式提升及其困境(1971-1978年)
一 70年代对外援助的国际环境
(一)停止对越南的援助
(二)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二 对外援助政策和原则
三 对外援助的规模及分配
(一)援助规模
(二)援助国别
(三)援助领域
(四)援外方式调整
第四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徘徊调整与新路径探索(1979-1994年)
一 对外援助的国际国内环境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二 对外援助的原则
三 对外援助的规模及分配
(一)援助规模
(二)援助国别
(三)援助领域
四 对外援助调整与改革
(一)军事领域
(二)经济领域
第五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深化改革与规模拓展(1995年至今)
一 对外援助的国际国内环境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二 对外援助政策
三 对外援助的规模及分配
(一)对外援助规模
(二)对外援助渠道
(三)对外援助国别分配
(四)对外援助部门分配
四 对外援助进一步改革
(一)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
(二)增加无偿援助比例
(三)重点选择中小型生产项目
(四)实行援外项目合资合作
(五)推动援外管理规范化
第四章 体制与机制:中国对外援助的体制机制及其演变
第一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管理机构及其演变
一 对外援助管理初始阶段(1950-1960年)
二 对外援助管理发展阶段(1961-1982年)
(一)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1-1964年)
(二)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1964-1970年)
(三)对外经济联络部(1970年6月-1982年3月)
三 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化阶段(1982年至今)
(一)对外经济贸易部(1982年3月-1993年3月)
(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年3月-2003年3月)
(三)商务部(2003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运作机制及其演变
一 对外援助管理机制
(一)援助管理机构
(二)部门协调机制
二 对外援助执行机制
(一)援外方式的执行机制
(二)援外资金的执行机制
三 对外援助监测与评估机制
第五章 特色与文化: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理念与文化基础
第一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与政策演进
一 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与政策的演进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1963年的经济援助八项原则
(三)1983年的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
(四)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政策
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与中国的国际责任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利人利己,合作共赢”充分体现了“自在”的理念
(二)我国对外援助的对象和地区的选择充分体现了“邻在”、“亲在”、“友在”的精神
(三)对外援助的“量力而行”原则体现了中国在确定国际责任时应处理好价值追求性原则(即“可求性”原则)与现实可能性原则(即“现实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基础
一 中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理念
(一)平等互信
(二)不干涉内政
(三)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四)自主发展
(五)互利共赢
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文化基础
(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兼济天下苍生的开阔情怀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不干涉他国内政与事务的君子待人之道
(三)“入乡随俗”、“和而不同”的尊重他国选择自主发展道路的谦卑态度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助受援国能力建设与提升的无私胸襟
第二篇 多边互动与中国定位
第六章 民生与民主:冷战后中国与西方对非援助的不同路径
第一节 中国与西方对非援助战略的不同选择及原因
一 西方的对非援助战略:民主援助战略
二 中国的对非援助战略:民生援助战略
第二节 西方“民主援助”成效受限的原因
一 外源性因素与内生性因素未能良性互动
二 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存在较大的落差
三 民主退化为援受双方谋求自己利益的工具
四 知识工具和理论储备远不足以应对复杂现实的挑战
第三节 比较中国与西方对非援助得出的若干启示
一 己之所欲,也不可强施于人
二 帮助别人也不可盛气凌人
三 入乡随俗方可落地生根
四 互利共赢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五 中国对非援助也当与时俱进
第七章 南方与发展: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国际援助
第一节 南南合作的基本定义与主要目标
一 关于南南合作的定义
二 南南合作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南南合作的演进历程
一 南南合作的开端:20世纪50-60年代
(一)南南合作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
(二)各种形式的南南合作组织纷纷建立
二 南南合作的深化: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
(一)积极制定纲领性文件,探寻具体的实施措施
(二)双边的、区域的合作不断出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联合国在推动南南合作中发挥作用
三 南南合作的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迄今
(一)全球性南南合作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成为政经合一的区域联盟
(三)发展中大国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四)联合国对推动南南合作的作用明显
(五)南南合作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第三节 南南合作的主要成效
一 南南合作的政治成效
二 南南合作的经济成效
第四节 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的原则
一 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的原则
二 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的目标和动机
第八章 替代与更新:新兴援助国家群体的兴起及其影响
第一节 新兴援助国家的出现与作用的增长
一 何为“新兴援助国家”
二 新兴援助者国家的兴起及对传统援助体系的挑战
第二节 新兴援助国对非洲的援助及其特色
一 尊重非洲在援助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二 建构双向互动、援他助己相统一的新型援受关系
三 将援助与合作相结合,追求援受双方共同发展
第三节 新兴援助国的援助对非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一 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合作发展的新框架
二 拓展了非洲通过南南合作走向世界的新通道
三 改善了非洲获取外援的途径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四 增强了非洲国家实现发展的精神自信
第九章 竞争与合作: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兴起与演进新趋势
一 欧美主导的国际发展援助的演进历程
(一)国际发展援助的兴起阶段(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
(二)国际发展援助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发展援助的深化阶段(1970年代)
(四)国际发展援助的结构调整阶段(1980年代)
(五)国际发展援助的深化调整阶段(1990年代)
(六)国际发展援助的回归阶段(2000年以来)
二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现状及趋势
(一)援助规模:绝对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二)援助主体:DAC援助国仍是国际发展援助主体,非DAC援助国作用开始显现
(三)援助对象:对非援助逐年增加,援助整体具有“中等收入偏好”
(四)援助领域: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成为国际援助的重要领域,经济基础设施和服务部门、生产部门的受援比重迅速减小
(五)援助方式:双边援助为主要方式,多边援助呈上升趋势,赠款占比不断增加
(六)援助理念:从“援助有效性”向“发展有效性”转变
(七)援助管理:援助管理体系完善,援助决策、执行和评估功能不断增强
第二节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特点、经验及有效性问题
一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特点
(一)关于援助的动机
(二)关于援助的对象
(三)关于援助的领域
(四)关于援助的方式
(五)关于援助的管理
二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经验及其共享
(一)DAC援助国和国际组织的发展援助经验
(二)非DAC援助国的援助经验
三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有效性问题
(一)从援助经济学角度衡量发展援助的成效
(二)从“援助有效性”角度衡量发展援助的成效
第三节 欧美国际发展援助的得失及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一 发展援助战略方面
(一)适度扩大援助规模
(二)拓展援助方式,推动援助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
(三)合理确定援助领域
(四)尊重受援国的主事权,提高受援国的参与度
二 援助管理方面
(一)制定系统的对外援助管理框架
(二)重视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
(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援助理论,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
(四)注重并提高援助的有效性
第三篇 领域、国别与案例
第十章 企业与责任:中国在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调研
第一节 调研中国在非洲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背景
一 中国在非洲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二 调研中国在非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路径
第二节 对中国在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调查情况
一 中国在非国企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制度建设
(一)大部分在非国企已有较清晰的社会责任理念
(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尚不全面,履行不够主动积极
(三)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只有少数国企建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及制定有关制度
二 中国在非国企雇用当地员工的基本情况
(一)国企平均本地化率为55%,低于民营企业的85%
(二)采矿业企业和进入非洲时间久、规模大、技术含量低的企业本地化率较高
(三)本地员工工资均高于当地最低工资,部分企业工资远远高于当地最低工资
(四)有45%的企业周工作时间符合非洲的法定要求,比例低于民营企业
(五)中国员工加班比例大于非洲员工
(六)绝大部分企业发放工资及时,但对中国员工按时发放的比例低于非洲员工
(七)一半以上在非国企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高于当地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比例高于民营企业
(八)所有企业均有岗位培训,但只有少数企业有定期培训制度及保证培训经费,整体情况好于民营企业
(九)企业都有当地的管理人员,且在企业所有管理人员中占比超过了1/4
三 消费者方面:90%的企业基本能够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四 供应链方面:低于50%的企业将社会责任要求纳入了采购合同
五 环境保护方面:绝大多数被调查企业环境保护状况较好
六 公益或捐赠活动方面:100%的企业参加了或多或少的捐赠活动
七 所有企业都认为自己在非履行社会责任比过去有进步
第三节 中国在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国水产总公司塞内加尔代表处①
案例二 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①
案例三 尼日利亚边际油田②
案例四 中钢集团(南非)③
案例五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苏丹)①
案例六 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②
案例七 武汉钢铁公司(利比里亚)④
案例八 重庆博赛矿业集团(加纳)①
案例九 中土公司(尼日利亚)
案例十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马达加斯加)②
案例十一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坦桑尼亚)①
案例十二 中成股份公司多哥阿尼耶糖联②
案例十三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①
案例十四 山东电建三公司①
第四节 中国在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结论及建议
一 基本结论
二 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援助与教育:中国对非教育援助的成效评估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新中国对非教育援助基本历程与主要内容
一 对非教育援助六十年的演进
(一)初创与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7年)
(二)变革与发展阶段(1978-1999年)
(三)快速提升与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二 中国对非教育援助的主要项目与基本方式
(一)开展对非洲人力资源培训与技术援助
(二)为非洲学生提供大量的中国政府奖学金
(三)在非洲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
(四)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对非援助
(五)在非洲国家援建中小学校和高职院校
第二节 中国对非教育援助的项目案例分析:援非中小学
一 中国在非洲援建中小学校的基本数据
二 中国在非洲援助中小学校的成效分析
三 提高中国在非洲援建学校成效的建议
第三节 中国对非教育援助的项目案例分析:资助来华留学生
一 资助非洲学生来华留学的战略意义
二 资助非洲来华留学所产生的成效分析
(一)非洲政府奖学金接受者对于其在华学习经历的满意度较高
(二)中国政府奖学金发挥了为非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作用
(三)非洲中国政府奖学金非洲来华留学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待改善
(四)学校组织的留学生社会活动还不能满足非洲学生的需求
三 关于改进资助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为非洲提供政府奖学金应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长期合作项目
(二)加强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遴选工作
(三)将留学资助与文化传播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四节 对中国对非教育援助工作成效与影响的总体评价
一 我对非教育援助满足了非洲实际需求程度
二 我对非援建学校产生了多方面的社会影响力
三 培养非洲留学生产生了综合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 对非汉语推广增进了非洲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五 对非教育援助促进了中国高校能力建设与国际化进程
第五节 中国对非教育援助面临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 中国对非教育援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中非民间之间缺乏相互了解与认知
(二)对非汉语推广与孔子学院建设亟待加强
(三)对非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有待改善
(四)中非互派留学生规模与层次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
(五)我援建的非洲农村学校选址存在问题
二 促进对非教育援助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非教育援助的规模,提升层次与水平
(二)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好中国教育援非的中长期规划
(三)近期应出台和实施几项关键性措施
(四)适当推进对非教育援助的国际间三边与多边合作
(五)加强后期跟踪评价,建立定期评价机制
(六)加强国内高校能力建设,提高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与能力
(七)拓展和完善孔子学院的功能与模式
(八)加强与非洲教育领域的非政府组织的交流
(九)扩大赴非志愿者规模,提升志愿者培训工作质量
第十二章 援助与治理:中国援助与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
第一节 中国援助促进非洲国家能力建设的方式
一 推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组织建设水平与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 培育和提升非洲国家管理经济推进发展的意愿与能力
三 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模、水平与层次
第二节 中国援助在提升非洲能力建设方面的成效与影响
一 增强了非洲国家政府的执政效率
二 提升了非洲的整体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三 调动和开发了非洲内部发展能量与潜在的经济要素
第三节 中国援助非洲国家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一 中国援助能力与非洲发展需要能力间存在差异
二 直接提升非洲国家能力建设的援助项目尚比较缺乏
三 中国对非洲国家能力建设的援助缺乏规划性与可持续性
四 今后中国对非国家能力建设援助的重点与改进措施
第十三章 援助与富邻:中国对东南亚周边国家的睦邻富邻援助
第一节 中国对东南亚周边国家援助的缘起及特点
一 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初期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1950-1963年)
二 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发展阶段(1964-1970年)
三 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增长和回落阶段(1971-1978年)
四 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调整和改革阶段(1979-1994年)
五 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深化改革阶段(1995-2012年)
第二节 中国对东南亚周边国家援助的方式和现状
一 成套项目援助
(一)道路交通援建
(二)能源设施援建
(三)民用基础设施援助
二 一般物资援助
三 技术合作
四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五 援外医疗队
六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七 援外志愿者
八 债务减免
第十四章 援助与民生:中国对喀麦隆医疗文化体育援助的国别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喀麦隆医疗卫生事业的援助
一 中国对喀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主要内容
(一)派遣援助医疗队
(二)无偿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
(三)援建医院
(四)援建专门疾病防治中心
二 中国对喀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的成效
三 中国对喀医疗卫生援助存在的问题
四 对中国援非洲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一)加强与喀麦隆媒体及医疗行会的合作
(二)建立援喀医疗卫生工作多部门的协调制度
(三)鼓励民间组织建立与非洲的医疗合作
(四)积极参与一些国际非营利性人道主义组织在喀麦隆设有的医疗项目
第二节 中国对喀麦隆文化事业的援助与合作
一 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成效
二 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特点
(一)喀麦隆主流派高度评价中国,赞赏中国文化
(二)中喀官方的文化交流合作活跃
(三)双边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中国艺术家对喀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三 中喀文化交流合作的问题与挑战
四 推进中喀文化交流合作的建议
(一)积极推动中喀民间及地方文化交流合作,开辟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模式走市场化、商业化道路
(二)提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硬件和技术支持
(三)改变“喀方提议,中方回应”的被动局面
(四)在喀麦隆创建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五)学术界应在增进中喀两个民族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方面担当重任
(六)加强对文化交流合作的资金投入
(七)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培养一批喀麦隆汉学家
第三节 中国对喀麦隆体育事业的援助
一 中国在喀麦隆援助建设的体育设施
二 中国援喀麦隆体育设施的利用情况
第十五章 援助与发展:中国对柬埔寨、缅甸综合援助的国别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
一 中国对柬埔寨援助的历史与背景
二 中国对柬埔寨援助的特征
(一)援助时间跨度长,受柬埔寨国内政治环境影响较大
(二)援助前期以无偿援助为主,后期以优惠贷款为主
(三)形成了多个行为主体参与的局面
(四)促进了柬埔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中柬两国双边经贸合作
(五)柬埔寨在国际上成了中国最坚实的盟友
三 中国对柬埔寨援助存在的问题
(一)援助的重点在生产性基础设施,对惠及民生的项目援助有限
(二)援助以中国政府和大型国企为主力,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的援助力量有限
(三)援助过程中,多以中国单独力量为主,缺乏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四)对援建项目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中国国内标准和柬方要求差距较大
(五)柬埔寨劳动力市场体制仍不完善,加大了中国承接援助项目企业的成本压力
四 中国对柬埔寨援助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援建项目的重点,增加民众直接受益的援助项目比例
(二)鼓励中国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NGO)对援助项目的参与
(三)加强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组织对外援助的丰富经验
(四)加强对柬埔寨民风民俗、国内基本情况的调研,并形成长期规划和援助项目标准
(五)增加负责援助柬埔寨的中方官员人数,形成团队使工作更有效开展
第二节 中国对缅甸的援助
一 中国对缅甸援助的背景与进程
二 中国对缅甸援助的效果和影响
(一)确保中国西南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二)确保中缅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三)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
(四)推动中缅双边的经贸发展
三 中国对缅甸援助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政府对政府”的援助形式“不接地气”,影响了缅甸人民的认可度
(二)中国在缅甸援助的一些项目,为民众不关心或获益较小的项目
(三)中国援助项目不能只给予当地受损群众赔偿,应有更多的后续工作跟进
(四)中国对缅甸的援助缺乏欠当的包装和宣传
(五)中国加大对缅甸的援助投入,不仅仅是单纯地多上项目多投资金,更要加强机构编制的建设
四 改进中国对缅甸援助的建议
(一)转变对缅甸的援助重心,加强对医疗、教育等项目的援建
(二)加大NGO在援助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加强援助项目的后续工作,真正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就业问题
(四)区分“内宣”与“外宣”的差别,适当“包装”并掌握话语权
(五)不能过于迁就受援国政府,要充分考虑受援民众的口碑和利益
第十六章 援助与基础: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援助的项目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援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一 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
(一)项目介绍
(二)项目历程
(三)项目意义
(四)项目评价
二 柬埔寨7号公路
(一)项目介绍
(二)项目背景与历程
(三)项目意义
(四)项目评价
第二节 中国援助的国家能力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一 老挝国际会议中心
(一)项目介绍
(二)项目实施过程
(三)项目意义
(四)项目评价
二 柬埔寨政府办公大楼
(一)项目介绍
(二)项目历程
(三)项目意义
(四)项目评价
第三节 中国援助的农业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一 中菲农业技术中心
二 中菲农业技术中心的成果评估
(一)中菲农业技术中心解放了菲律宾人民的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二)中菲农业技术中心提高了菲律宾的农业生产技术,缓解了菲律宾粮食不能自足的困境
(三)中菲农业技术中心还帮助中国与菲律宾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平台,为中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农业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节 中国援助的教育项目案例分析
一 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及在东南亚的实施情况
二 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
第四篇 战略评估与基本结论
第十七章 援助与评估:中国援助的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国援助对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从非洲独立解放的支持者到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者
二 中国援助给非洲发展注入巨大外部拉动力量
(一)中国援助为非洲进入中国市场及与中国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诸多可能
(二)中国援助发掘了非洲经济资源,开发了潜藏在非洲社会内部的经济要素
(三)中国援助拓展了非洲获得外援的途径,改善了非洲发展的外在环境
第二节 中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中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
(二)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社会进步
二 援助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自身的意义
(一)使东南亚受援各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支持中国
(二)提高和改善了中国在东南亚各国中的形象
(三)使中国的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得到保障
(四)促进了中国对东南亚各国之间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对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援助存在的问题
一 援助“楼堂馆所”及道路桥梁和能源设施多,直接惠及民生项目少
二 援助的官方色彩太重,民间组织和私营企业参与太少
三 援助渠道多以双边为主,参与多边国际组织项目少
四 公众宣传力度不够,西方国家借机抹黑质疑
五 部分项目铺张浪费,超出受援国实际需要与管理能力
六 援助项目缺乏成熟系统的规划和评价标准
七 援助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公众监督并引发国际社会误解
八 援助机构的配置与规模有待完善健全
第四节 改进中国对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援助的政策建议
一 改变援建项目的重点,增加直接惠及受援国民生的项目
二 鼓励中国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援助
三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组织援助经验
四 加大宣传,增加透明度,减少西方国家的质疑
五 科学制定援助规划、加强前期调研和后期评价
六 正确处理好各方利益关切,合理使用对外援助资金
七 加强外援人员培训和团队能力建设
八 巩固援助的成果,灵活处理受援国到期债务
九 优化外援与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有机结合
第十八章 战略与政策:中国对外援助的战略调整与政策完善
第一节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一 中国对外援助目前面临的国际压力
(一)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二)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受援国人权状况的恶化和民主化的滞缓
(三)西方舆论认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急剧增长对西方老牌对外援助国构成了威胁
二 我国的对外援助目前面临着越来越严厉的国内民众批评和指责
第二节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的调整
一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调整的依据
二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调整的原则
(一)与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协调一致原则
(二)量力而行的原则
(三)兼顾“利益”和“道义”的原则
三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的空间布局思考
四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调整的机制保障
(一)制度保障
(二)法律保障
(三)效果评估机制保障
第三节 完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具体思考
一 对外援助要更加关注受援国民生
二 重视与多边援助国际组织的合作
三 增加透明度
四 把NGO作为执行力量纳入对外援助体系
五 增加人道主义援助
六 重视并加强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宣传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