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祝贺第四届中国模糊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四届中国模糊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一)从语用学与模糊语言学产生的时间来看
(二)从语用学与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
第一编 模糊语言基本理论研究
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
一 语言单位的模糊性
二 话语的模糊性
三 修辞性的模糊言语
四 社会性的模糊言语
模糊指称:无穷递增和无穷递减的跨界状
一 蒯恩处理模糊性词语的思路
二 无穷递增和无穷递减的跨界状
三 抓嫌疑犯假想实验
结论:无穷递增和无穷递减的跨界状两点启示
模糊语层次分析
一 排斥精确信息的模糊
二 模糊语言清晰化造成理解困难
三 模糊语精确化有利于含义的精准理解
四 过分模糊造成语义含糊
结论
参考文献
模糊语言研究大有可为
一 研究模糊语言的基本理论
二 建构模糊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体系
(一)模糊语音学
(二)模糊语法学
(三)模糊语义学
(四)模糊修辞学
三 研究模糊语言的应用价值
四 探讨模糊语言的研究方法
第二编 模糊语义与模糊语法研究
模糊性是“各种”语法化的关键
引言
一 网络语言里“各种”用如副词的现象
二 “各种”语法化过程中的模糊数量
三 汉语谓词的指称模糊性在“各种”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论状态和活动之间界限的模糊性
一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二 状态和活动
三 状态和活动的界限具有模糊性
四 状态和活动为何界限模糊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论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模糊性研究
一 迁移活用前的语义
二 联想活用后的语义
三 运用言内语境
四 把握言外语境
论“失之”与“有失”的模糊语义交集
一 “失之”与“有失”的区别与牵连
二 “失于1”与“失于2”的后续成分
三 “有失+贬义词”的表达语气
四 “有失偏颇”的生成理据
五 结语
同义形容词的模糊释义研究
一 把握词语的模糊要素
二 判定同义关系的核心
三 采用科学的释义程式
四 结论与思考
从允准义动词到模糊限制词的演变——以山东无棣方言中的“不准”为例
一 引言
二 “不准”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与相关词语的比较
三 “不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四 余论:允准范畴与模糊限制词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
五言诗“二二一”节奏下的句式变异及其修辞效果
一 一主二谓式
二 两兼式
三 一字作总式
四 修辞效果
英文广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一 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二 关联理论与广告
三 关联理论对广告中模糊限制语的阐释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英语学术论文修改过程中模糊限制语的变化研究
一 引言
二 语料及方法
(一)定义及分类
(二)语料收集与处理根据可获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三 结果与讨论
(一)频次
(二)种类
(三)修改过程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变化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同义形容词释义与模糊限制语的应用
一 “模糊限制语”释义的应用类型
二 “模糊限制语”释义研究
凌晨是几点——基于语料库的一项研究
一 引言
二 语料来源及整理
三 语料统计与分析
四 结论
模糊时间词“傍晚”的多角度考察
一 与“傍晚”相关的系列时间词
二 “傍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时间词
三 “傍晚”语义模糊的表现
(一)“傍晚”语义的不确定性。
(二)“傍晚”语义的确定性。
(三)“傍晚”语义的变异性。
四 “傍晚”多指几点钟?
结语
“一+ N+ N”结构研究
一 “一+N1+N2”格式的主要表意类型
二 N1N2之间的语义制约
三 “一+N1+N2”与数量名的区别
四 结语
论外来商标词译名中意义再创的模糊化
一 引言
二 外来商标词意义再创的模糊化现象
三 意义再创模糊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四 结语
《新华同义词词典》二项式同义词的模糊释义
一 《同义词词典》二项式同义词
二 具有标示性的模糊限制语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试析「考え切る」的成立与否——基于词汇体貌搭配的模糊性
一 引言
二 基本理论框架
三 对「考え切る」中V1V2的词汇体貌考察
四 「考え切る」中V1V2的界段重合情况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编 模糊修辞与模糊语用研究
模糊语言风格文化窥探
一 模糊语言的含义与属性
(一)模糊语言的含义
(二)模糊语言的属性
1.语音系统的模糊现象
2.词汇系统的模糊手段
3.语法系统的模糊现象
4.辞格系统的模糊现象
5.辞趣系统的模糊现象
二 模糊语言风格
(一)模糊风格手段
1.模糊语音风格手段
2.模糊词语风格手段
3.模糊句式风格手段
4.模糊辞格风格手段
5.模糊辞趣风格手段
(二)模糊风格类型和气氛格调
1.模糊风格类型
2.模糊气氛格调
三 模糊语言风格的文化成因
(一)主观文化因素
(二)客观文化因素
交际模糊:一种寻求共识的催化剂
一 交际模糊
二 二级共识
三 建立共识与追求共识
参考文献
论报纸标题陌生化的语言手段
一 报纸标题所用的是新词或新义
二 报纸标题表达的内容奇特
三 报纸标题表达的内容奇怪
四 词语的超常搭配
1.主谓超常搭配
2.动宾超常搭配
3.定语与中心语超常搭配
4.并列成分语义的超常搭配
从委婉语的“去委婉”和“再委婉”看词语模糊和明晰的历时转化——以“厕所”类词语的演变为例
一 引言
二 “厕所”类委婉语的“去委婉”和“再委婉”
三 委婉语历时转化的成因
《庄子·让王》中的模糊语义及其文章学意义
一 《让王》故事中的模糊语义
二 《让王》寓言模糊语义的篇章结构意义
绍兴“炼话”中的模糊修辞研究
引言
一 模糊修辞的产生机制
(一)心理机制
(二)构式原则
二 模糊修辞在炼话中的运用
(一)模糊语言的锤炼
(二)模糊辞格的运用
三 模糊修辞在炼话中的语用效果
(一)含蓄委婉
(二)新异灵活
(三)形象生动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委婉语模糊的语用机制
一 从委婉语的定义看其模糊的语用机制
二 从委婉语的构成机制看其模糊的语用机制
三 从委婉语的构成和语用原则看其模糊的语用机制
参考文献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其关联理论阐释
一 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一)模糊语言的语篇功能
(二)模糊语言的人际功能
二 语用功能的关联理论阐释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梦”的模糊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策略探析
一 序言
(一)“中国梦”一词产生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 “中国梦”的概念特征
(一)汉语词汇“梦”的历时分析
(二)“中国梦”的外延例释
(三)“中国梦”的比喻义分析
(四)“中国梦”的引申义分析
三 “中国梦”的认知特征
(一)“中国梦”语言模糊的生成与转化
(二)“中国梦”的隐喻分析与阐释
(三)“中国梦”的语用特征及功能表达分析
四 结语——兼论“中国梦”的模糊语用策略
参考文献
汉语三种请求策略模糊性的语用功能研究
一 引言
二 请求言语行为与语用模糊
三 不同人际关系中请求策略的语用模糊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编 模糊语言应用研究
语言模糊性与语言工程策略
一 引言
二 大型语言工程的一个案例
三 CLKB关于语言模糊性的应对策略
四 余论
模糊语言与音义训诂
一 绪论:在规范与模糊之间
二 经典的解读
三 车公签文
试论模糊词在女性征婚广告中的运用
一 体貌维度
二 品性维度
三 资源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经济学语言的精确与模糊
一 经济科学的性质
二 数学语言与精确
三 日常语言与模糊
四 经济学语言要符合经济学的内容
话语标记语的模糊性与语言认知
一 引言
二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模糊性
三 话语标记语的模糊性与口头禅
四 话语标记语的模糊性对标记功能认知的影响
五 结语
模糊文艺学研究论纲
一 文学性质的模糊性
二 文学创作活动的模糊性
三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模糊性
四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五 文学鉴赏的模糊性
训诂中的模糊性表现及其根源探讨——以《周礼》郑注“若今”例和《文选》李注“征引式注释”为例
一 《周礼》郑注“若今”例的模糊训诂
(一)《周礼》郑注“若今”例的表现
(二)“若今”例训诂的模糊语用根源
二 《文选》李善注“征引式注释”的模糊训诂
(一)李善注解《文选》的征引式注释方式
1.在文体解题时的模糊表述
2.在注释词语时的模糊不确定表现
3.注释典故时的烦琐寡要
(二)“征引式注释”的模糊语用根源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模糊哲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一 引言
二 不确定论题
三 原始翻译概念
四 结语
从模糊美学初看格林童话
参考文献
汉俄第二语言教学中模糊语言教学刍议
一 从教者应具有丰富的模糊语言知识
二 教学中应有明确的模糊语言观念
三 教学中应讲究教学原则和方法
四 结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第四届中国模糊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
一 规格高,界别广,汉语界与外语界同行牵手,应用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联袂,昭示中国模糊语言研究广阔的愿景
二 多角度的探索,理论与应用并重,使模糊语言研究呈现勃勃生机
三 大会报告论域广泛,风格纷呈,显示出高端水平,令人眼界大开
四 方法创新,呈现出模糊语言多元化研究格局
五 老中青结合,承上启下,薪火相传,标志着中国模糊语言研究跃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