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The Study on the Inland Open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China

纸书售价: 52.8 纸书定价:¥66.0 电子书售价: 26.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目的与意义
三 主要内容与观点
四 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现状
(一)开放型经济总体研究状况
(1)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总结
(2)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国内外环境研究
(3)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研究
(二)模式与路径研究
(1)关于开放型经济模式的研究
(2)关于开放型经济路径的研究
(三)区域合作研究
(1)关于合作模式研究
(2)关于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3)关于区域合作对策研究
(四)研究现状简评
(1)现有研究不足
(2)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 概念内涵
(一)开放型经济内涵
(二)内陆开放型经济内涵
二 理论基础
(一)产业空间优化理论
(1)雁行理论
(2)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3)产业扩散理论
(二)要素流动理论
(1)劳动力流动理论
(2)资本流动理论
(3)技术转移理论
(三)区际贸易理论
(1)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
(2)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四)区域空间结构及组织理论
(1)“增长极”理论
(2)点—轴—网开发理论
(3)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五)新经济地理理论
第二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运行机理及实证
一 运行机理
(一)垂直联系下的经济开放机制
(1)模型基本假设
(2)消费者行为
(3)生产者行为
(4)资本不开放条件下厂商区际开放机理
(5)资本开放条件下产业区际开放机理
(6)不同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开放形态
(二)无垂直联系关系的经济开放机理
(1)模型基本假设
(2)消费者行为
(3)生产者行为
(三)内陆开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机理
(1) FDI流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2)对外贸易量增大对西部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 经验实证
(一)导言
(二)开放程度的区域对比分析
(1)指标构建
(2)指标构建对象及数据选取
(3)结果分析
(三)要素流入开放模式的重庆数据实证
(1)变量的选取
(2)数据选取、处理
(3)计量模型及回归分析
(四)内陆开放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证
(1)数据说明和变量选取
(2)实证检验
(五)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实证
(1)计量模型推导
(2)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3)计量结果
(4)计量结果分析
三 机理与实证小结
第三章 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背景
一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困境
(一)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难题
(1)资源环境约束开始凸显
(2)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3)大项目投资的漏出效应与挤出效应
(4)城镇化滞后
(5)开放度低
(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瓶颈
(1)土地、天然气等一些自然资源使用指标的制约
(2)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受到节能减排指标的约束
(3)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4)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
(5)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6)西部地区物流运输成本较高
(7)管理制度层面的障碍
二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需要转型
(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必须转型
(1)转型的必要性
(2)转型的可行性
(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转型方向
(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转型举措
(1)优化空间布局
(2)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3)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4)健全国家支持政策体系
三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
(1)经济全球化促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内陆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生产要素
(3)经济全球化助于内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利用开放进行内涵式、集约化开发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
(三)中国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背景
(1)贸易方面
(2)要素方面
(3)经济合作深入推进
(四)国内产业跨区域转移背景
(1)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逐步扩大
(2)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势头强劲
(3)产业链整体转移日趋势明显
(4)中西部地区对产业承接竞争激烈
(5)国家缩小地区差距战略驱动产业转移
四 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现状
(1)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2)构筑内陆开放经济区
(3)构筑沿边经济开发区
(4)西部地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架构设计
一 设计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架构的思路
(1)设计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架构的原则
(2)设计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架构的重点
(3)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架构的设想
二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梯级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梯级
(1)指标体系
(2)综合评价及划分结果
(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梯级
(1)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梯级划分
(2)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分析
(三)西部地区对内开放梯级划分
(四)西部地区城市规模梯级
(五)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梯级设计
(1)省际一级开放地区和省际一级增长极
(2)省际二级开放地区和省际二级增长极
(3)省际三级开放地区和省际三级增长极
(4)省际梯级开放地区内部开放梯级和增长极
三 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架构设计
(一)架构组成
(1)产业开放演进架构
(2)要素空间优化架构
(3)贸易空间优化架构
(二)架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产业开放演进与要素空间优化互动
(2)要素空间优化和贸易空间优化互补
(3)产业开放演进促进贸易空间优化
第五章 现有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借鉴
一 学术界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的探索
(1)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及路径
(2)金融信贷模式及路径
(3)外部引智模式及路径
(4)出口导向型模式及路径
(5)特色产品出口模式及路径
(6)区域合作模式及路径
二 地方政府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1)新苏南模式
(2)温州模式
(3)东莞模式
(4)泉州模式
三 当前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模式与路径初探
(1)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2)发展对外贸易,推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3)吸纳外商直接投资,推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4)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5)吸纳高层次人才,推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六章 西部地区要素空间优化模式与路径
一 要素空间优化机理
(一)劳动力空间优化机理
(1)影响劳动力空间优化的因素
(2)劳动力流动对于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分析
(二)资本空间优化机理
(1)影响资本空间优化的因素
(2)资本空间优化的原则
(3)资本空间优化一般模式
二 西部地区的要素空间流动现状
(一)西部地区内部的劳动力流动现状
(1)劳动力自由流动方面
(2)劳动力流动成本方面
(二)西部地区资本空间流动的现状
(1)地区间合理有效配置方面
(2)融资成本、交易成本方面
(3)吸引FDI方面
三 内陆地区要素空间优化思路
(一)西部地区要素空间优化思路
(1)西部地区与区外之间的要素空间优化思路
(2)省际梯级开放地区之间、省内梯级开放区之间及其对应的梯级增长极之间的要素空间优化配置思路
(3)以产业开放演进促进省际开放地区和省内开放区要素空间优化
(4)推进跨开放地区和跨开放区之间的要素区域合作
(二)西部地区内部要素空间优化目标
四 西部地区要素空间优化模式与路径
(一)全方位要素梯级优化模式与路径
(1)全方位要素梯级优化模式
(2)全方位要素梯级优化路径
(二)劳动力空间优化模式与路径
(1)区内外双向互流模式
(2)向外输出普通剩余劳动力路径:发展劳务经济
(3)引进高端人才路径:提升高端人才收入
(三)资本空间优化模式与路径
(1)模式:资本梯级集散模式
(2)路径:构建梯级资本营运体系
第七章 西部地区产业开放演进模式与路径
一 产业开放演进机制
(一)产业开放演进的临界条件、影响因素和演进规律
(1)新古典框架下区域层面产业开放演进机制
(2)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城市层面产业开放演进机制
(二)产业开放演进对于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1)产业开放演进效应
(2)产业开放演进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双优化”原理
(3)西部地区产业开放演进过程
二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现状
(1)西部地区省际格局下的工业结构相似性分析
(2)产业空间分布现状①
三 内陆地区产业开放演进思路
(一)东部沿海产业开放演进模式的借鉴
(二)设计西部地区产业开放演进模式的原则
(1)产业开放必须带来产业空间演进
(2)产业开放演进必须体现一定的地域分工性
(3)产业开放演进必须有一定的规划性和前瞻性
(4)必须优化最高等级地区和城市主导产业
(5)必须引进、培育和扶植新的主导产业
(6)有利于次级中心城市提升自身的产业开放演进能力
四 西部地区产业开放演进模式与路径
(一)全方位产业梯级开放演进模式与路径
(1)全方位产业梯级开放演进模式
(2)西部地区与区外之间的开放演进路径
(3)西部地区与区外(国内国外)之间的产业开放演进具体路径
(二)节点互动式开放演进模式与路径
(1)节点互动式开放演进模式
(2)节点互动式开放演进步骤
(3)西部地区内部产业节点互动式梯级开放演进路径
(4)西部地区省内开放区之间产业开放演进协调发展路径
第八章 西部地区贸易空间优化模式与路径
一 西部地区贸易空间优化机制
二 西部地区国内区际贸易现状
(1)西部地区国内区际贸易现状
(2)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现状
(3)以“川渝地区”为例的西部产业内和产业间对外贸易状况
三 西部地区贸易空间优化思路
(一)区内、区际以及国际分工和贸易空间优化思路
(1)区内分工和贸易空间优化思路
(2)区际分工、国际分工和贸易空间优化思路
(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的打造思路
(1)西部地区内部商贸流通体系的打造思路
(2)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流通体系的打造思路
(三)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优化思路
(1)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优化方向
(2)西部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优化方向
(3)西部地区贸易方式优化方向
(4)西部地区贸易主体优化方向
四 西部地区贸易空间优化模式与路径
(一)省际一级开放地区贸易空间优化路径
(1)省际一级开放地区之间的商品区际贸易路径
(2)省际一开放地区与区外重点地区贸易空间优化路径
(3)外向型路径:发展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的高技术进口替代产业
(二)省际二级开放地区贸易空间优化路径
(1)省际二级开放地区内部的贸易优化路径
(2)省际二级开放地区之间的贸易优化路径
(3)省际二级开放地区与区外(国内国外)重点地区之间贸易优化路径
(4)外向型贸易路径:发展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的出口导向型产业
(三)省际三级开放地区贸易空间优化路径
(1)省际三级开放地区之间的贸易优化路径
(2)省际三级开放地区与区外(国内国外)贸易优化路径
(四)省际开放地区之间的贸易优化路径
(1)省际开放地区的区际分工和贸易路径设计
(2)内向型贸易优化路径:打造省际商贸流通体系
第九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总模式与总路径
一 总模式:“三位一体”梯级开放演进总模式
二 总路径:“五位一体”开放演进总路径
(一)深化思想解放
(二)加强“三位一体”区域合作
(三)打通内陆开放通道
(1)建设联通国外的开放通道
(2)建设联通国内的开放通道
(四)构建人才创业平台
(五)搭建全球融资平台
第十章 案例剖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探索
一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二)可行性
二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
(一)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提出阶段
(二)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探索阶段
(三)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初步建成阶段
三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产业开放演进模式
(1)承接国际国内高端产业转移
(2)“国退民进”扩宽产业开放领域
(3)“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跨国经营
(二)要素开放模式
(1)内部要素流动开放模式
(2)外部要素流动开放模式
(三)贸易开放模式
(1)创新贸易模式引进加工贸易
(2)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出口
(3)有序推进服务贸易进口
(四)合作开放模式
(1)扩大国际合作领域
(2)加强与台港澳合作
(3)推动国内区域合作
四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路径
(一)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建设
(二)“五低”商务环境打造
(1)财政税收政策
(2)土地政策
(3)规费政策
(4)服务保障
(三)“九大”创新路径
(1)创新路径1:创造“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
(2)创新路径2:创建“一江二翼三洋”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
(3)创新路径3:创建中西部唯一的内陆保税区
(4)创新路径4:创造海关跨关区不复检的便捷通关模式
(5)创新路径5:离岸金融结算方式上的创新
(6)创新路径6:创建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中心
(7)创新路径8:创建内陆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8)创新路径7:创建海外私募基金
(9)创新路径9:探索“走出去”海外投资
五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方面
(1)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丰硕
(2)本地企业积极跨国经营
(3)以特色发展模式打好开放型产业发展基础
(二)要素方面
(1)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2)市外国内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3)对外劳务输出逐步增长
(4)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
(5)土地改革稳步推进
(三)贸易方面
(四)经济合作方面
(1)省市合作
(2)与沿海地区的合作
(3)经济支援
六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开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区域合作以及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语
一 主要建树
二 主要创新
三 突出特色
四 不足之处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