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

纸书售价: 56.0 纸书定价:¥5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国学综论
国学若干问题浅说
一 国学的内涵与外延
二 国学的现代价值
三 国学的普及与提高
国学之“源”与“流”
一 关于国学之源
二 关于国学之“流”
国学的本质特征——“尚道”
一 儒家所奉行的“道”
二 墨家所奉行的“道”
三 道家所奉行的“道”
四 法家所奉行的“道”
论先秦人文思潮及其深远影响
一 儒家的人文理念
二 墨家、道家和法家的人文理念
三 先秦诸子的人文理念对后世的影响
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编 《周易》探析
《易经》——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
一 八卦作为早期文字符号,推动了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
二 《易经》所透露的思想观念,推动了我国古代各种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从《易传》与《老子》之比较,看《易传》成书的时代
一 《老子》比《易传》的学术思想更加成熟、老练
二 《易传》晚出论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失误
关于《易传》成书时代之我见
一 《易传》思想资料的酝酿与积累阶段
二 《易传》初本成书阶段
三 《易传》定本完成阶段
《易传》的道德理念浅析
一 注重对《易经》道德观念的阐发与创新
二 大力倡导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
三 提出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修身原则
读《周易》管识
一 关于“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新解
二 关于“直、方、大、不习”新解
三 关于“孚”字之释
四 关于“临者,大也”之训
第三编 儒家道德学说浅探
“六经”——儒家道德学说的理论源头
一 关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二 “六经”是儒家道德学说直接的理论源头
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一 关于“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 关于“见利思义”的以义制利精神
三 关于“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四 关于“革故鼎新”的改革变通精神
五 关于“仁者爱人”的博爱大众精神
六 关于“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
七 关于“克勤克俭”的勤劳俭朴精神
八 关于“致中和”的尚中贵和精神
九 关于“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精神
十 关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勇献身精神
十一 关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独立精神
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一 儒家优秀道德成果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它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二 我国新道德建设的实践证明儒家道德有现实价值
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道德具有现实价值
第四编 道家渊源及若干《老子》版本考论
论《老子》与《易》的血缘关系
一 《老子》对《易》哲学思想的继承
二 《老子》对《易》的思想作了必要的扬弃
论道家学术与楚文化的血亲关系
一 道家的基本思想与楚文化密切相关
二 道家“尚隐”的人生态度与楚文化密切相关
三 道家的文字风格、诗歌体例亦同楚文化保持渊源关系
帛书《老子》的文献价值简论
一 帛书《老子》有助于恢复原本《老子》的完整体系
二 帛书《老子》有助于订正今本《老子》字句的讹误
三 帛书《老子》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老子》的思想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一 竹简《老子》应为一种摘抄本
二 竹简《老子》可能出自稷下道家传本
《〈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于西汉中前期考论
一 《河上注》之成书不能晚至魏晋
二 《河上注》之成书不能晚至东汉
三 《河上注》当成书于西汉中前期
《老子想尔注》作者及其思想体系考述
一 关于《老子想尔注》的作者
二 《想尔注》对构建道教教义的理论贡献
三 《想尔注》的道教伦理观念
第五编 稷下道家与黄老道家若干著作考论
《管子·水地篇》的成文时代及其理论贡献
一 《水地》应成文于战国中期
二 《水地》以水为万物之本原的学说及其理论贡献
三 《水地》是古代先民治水实践的哲学总结
《文子》若干问题考说
一 关于《文子》这部书
二 《文子》的宇宙观
《黄老帛书》相关问题辨析
一 关于《黄老帛书》的若干问题
二 《黄老帛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 《黄老帛书》的宇宙观
《鹖冠子》若干问题探讨
一 关于《鹖冠子》这部书
二 《鹖冠子》的宇宙观
第六编 道家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探讨
论道家学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 道家学术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优势
二 道家学术的理论贡献
道家的生态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一 《老子》的生态理念表现形态
二 庄子的生态理念
三 《淮南子》的生态理念
道家的和谐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一 道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 道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从简帛《老子》的研究所引出的方法论思考
一 对出土简帛文献的评价不能人为拔高
二 对传世今本文献的评价不能人为贬低
三 研究出土文献切忌主观臆测
关于出土文献研究中的存真与失真之我见
一 关于内容“失真”的问题
二 关于“篇名失真”的问题
三 关于“篇序失真”的问题
四 关于“‘肯定帛书《老子》不分章’失真”的问题
五 关于“‘将错就错’的‘章序失真’”问题
第七编 道教与佛教散论
道教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渊源
一 吸取和利用道家的思想成果
二 吸取利用了原始宗教的思想遗存
论道教与楚文化的密切关系
一 《楚辞》给予道教文化以深刻影响
二 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
论葛洪《抱朴子·内篇》长生成仙说的理论体系
一 全力论证了长生成仙的可能性
二 系统探讨了长生成仙的途径和方法
三 重点突出了道教徒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生活理想
隋唐时期隆盛的佛学思潮概说
一 隋唐佛学兴起的缘由
二 隋唐佛教鼎盛的具体表现
三 隋唐佛教一些主要宗派的理论创获
东山法门的开创,标志禅宗的正式形成
一 东山法门开创了禅门发展的新局面
二 东山法门时期的禅学理论创造达到了很高境界
三 慧能的禅学思想渊源于东山法门
东山法门的奠基者道信其人
一 关于道信的简要生平
二 关于道信禅法的主要渊源
三 道信的禅学理论创造
中国古代宗教伦理的现实价值
一 应当重视发掘中国古代宗教伦理的现实价值
二 佛教和道教伦理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现代价值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