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2、3、4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10、13、18、19、23、24、25、26(Ⅰ)、26(Ⅲ)、27、34、42、46(上)、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56—1979年版。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6.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列宁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选自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1.[苏]K.C.巴克拉捷:《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2.[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14.[美]塞缪尔·亨廷顿、[美]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15.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6.[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展江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17.[美]扬克洛维奇:《新价值观:人能自我实现吗?》,罗雅、姜涛译,东方出版社1989 年版。18.[美]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19.热罗姆·班德主编:《价值的未来:21世纪研讨》,周云帆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0.[美]希拉里·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应奇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21.[美]约翰·杜威:《评价理论》,冯平、余泽娜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22.[德]鲁道夫·奥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万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23.[英]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2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伦理学与价值论的基本问题》,艾四林、安仕侗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25.冯平、翟振明主编:《价值之思》,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6.[德]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罗悌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27.[匈]维坦依:《文化学与价值学导论》,徐志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8.[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马俊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9.[美]培里、刘继编选:《价值和评价:现代英美价值论集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30.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1.赵敦华:《西方人学观念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32.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33.[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4.[德]瓦尔特:《我与他》,陆世澄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35.[美]A.J.赫舍尔:《人是谁》,隗仁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6.[苏]弗罗洛夫:《人的前景》,王思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37. 郑杭生:《民主、自由、人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8.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版。39.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4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42.[英]克里斯托弗·道林:《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3.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4.[美]埃·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45.蒂里希:《信仰的动力》,哈泊火炬丛书,纽约,1958年版。46.张世英:《市场经济和终极关怀》,《光明日报》1995年9月21日。47.[日]池田大作:《人生寄语——池田大作篇言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48.[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49.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50.宋惠昌:《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1.孙伟平主编:《价值差异与社会和谐——全球化与东亚价值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2.赵馥洁:《价值的历程: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53.王德军:《生存价值观探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54.赵孟营:《跨入现代之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5.钟伦荣:《毛泽东的价值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6.何锡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价值观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57.黄凯锋主编:《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58.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9.司马云杰:《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使命:关于中国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60. 潘维、廉思:《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61.[美]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马元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62.沈清松主编:《中国人的价值观:人文学观点》,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63.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4.陈刚:《兴衰与追求:价值观与东西方社会发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65.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6.丁圣彦主编:《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67.李德顺:《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68.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9.黄振定:《上帝与魔鬼:西方善恶概念的历史嬗变》,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0.卢风:《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1.吴根友:《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2.杨方:《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3.袁贵仁、韩震主编:《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4.吕元礼:《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75.王卫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西方之鉴与本土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76.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7.仓道来、徐闻主编:《中西方青年价值观的冲撞与交融》,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78. 陈立思:《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79.王克千、吴宗英:《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80.施正康、陈达凯:《衍续与嬗代:中国传统价值观漫论》,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81.柴毅龙:《尊道与贵德:中国人的价值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82.胡汝章:《老子的世界观》,三和出版社1999年版。83.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4.王玉樑、赵馥洁主编:《邓小平的价值观与改革开放2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85.石云霞主编:《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86.王玉樑主编:《价值和价值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87. 熊则坤、李林昆编:《价值、价值观的冲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88.杨国枢编:《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89.乔长路:《中国人生哲学:先秦诸子的价值观和处事美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90.New knowledge in human values,Ed. by Abraham H. Maslow;Foreword by Pitirim A. Sorokin. New York:Harper,1959.91.Hofstede,Geert H. Culture's con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behaviors,institutions,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Geert Hofstede;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92.Stern,Alfred.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the problem of values,by Alfred Stern. The Hague: Mouton,1962.
全部显示∨
第一章 面向“现实”的实践改变逻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含义辨析与理论定位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体系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三 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第二章 传统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一 促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价值观理论形成的因素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价值观问题的艰辛理论探索
第三章 实践整体性思维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属性与革命性特征一 历史的视野与现实的批判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性与整体性特征
二 实践观点与价值思维: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内在逻辑特征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本质观——生存与生活意义的逻辑与理论基础变革一 “当代价值基础危机”
二 关于价值本质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初步产生与形成
四 价值:实践主客体的同构性效应
五 实践自由度与价值的主体本质
第五章 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生成与确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观一 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的生成与创造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范畴的价值本体论性质
三 劳动—实践过程直接就是主体创造社会(历史)价值的过程
四 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价值存在(和实现)的根据
五 价值实现在人自己的生活中
第六章 生存合理性的社会认同与个体体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价标准观一 价值评价标准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 生产力标准是评价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的价值导向标准
三 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七章 立足于无产阶级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理想观一 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观
二 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价值和命运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和一贯倾向
三 对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价值意识和价值理想的制定
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观
第八章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价值观一 价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 社会历史主体存在的实践性本质是马克思历史观中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的内在根据
三 社会历史的必然性运动中内含着社会历史主体的价值追求
四 社会历史主体的价值的创造、实现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九章 生存—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一 科学历史观视角: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二 主体目的论视角: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形成及本质的多重规定
四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实现观
五 对人的价值现实表现的辩证理解
第十章 自主创造与自为享有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价值的一般理解:劳动的角度
二 人的价值本质与根本特征
三 自由自觉的创价活动:人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
四 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价值实现的最高目标和本质
附录一 个体价值信念自觉与生存意义之重建
附录二 毛泽东的社会价值论
附录三 邓小平的价值思维及其实践智慧
附录四 “生存合理性”的人文价值意蕴——“意义世界”之真蕴探究
附录五 意义世界的创生及其自为拥有——人的超越性与自由本质探究
附录六 意义:在当代人学理论的视域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