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南帆:《本土的话语》,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版。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胡适:《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冯雪峰:《雪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朱德发:《20世纪中国文学理性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周扬:《周扬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陶东风、和磊:《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丁宗皓主编:《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许晖:《“60年代”气质》,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孔范今、施战军:《苏童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莫言、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王安忆:《安忆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钧:《小说的立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吴炫:《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周景雷:《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马大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历程》,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孟绍勇:《革命讲述、乡土叙事与地域书写——中国当代西部小说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夏冠洲、阿扎提·苏里坦、艾光辉主编:《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丁帆主编:《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兴阳:《中国西部当代小说史论(1976—2005)》,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朱晓进等:《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试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张柠:《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哈迎飞:《“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运抟:《裂变中的守成与奔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易晖:《“我”是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林贤治:《娜拉:出走或归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白烨:《中国文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至今。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马克·里拉:《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邓晓菁、王笑红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美]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李自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英]弗兰克·富里迪:《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戴从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美]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李琛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德]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亦春译,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德]顾彬:《20世纪中国文学史》,范进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英]特雷·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齐世荣、田农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德]赫尔曼·黑塞:《荒原狼》,赵登荣、倪诚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巴金、臧仲伦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全部显示∨
绪论 21世纪前十年长篇小说“量”点掠影
上编 观念的流转第一章 叙述的限制与文化内质第一节 叙述的转型与日常的叙事一 从时间政治看文学转型
二 从小说创作看文学转型
第二节 长篇的难度与精神的力度一 文学的文化假晶现象
二 对原质文化的还原
第二章 历史的立体建构与多维空间第一节 多元复合的历史趋向一 历史叙事向多元复合发展
二 历史的大小写
三 历史的主客观
四 由同质性转向个体性
第二节 历史主体的突围实践一 小人物对历史的承担
二 历史道德的超越
三 每个人对历史都负有责任
第三章 代际差异背景下的叙事景观第一节 代际、境遇与叙事想象一 不同记忆的审美差异
二 这代人用时间来表现真实
三 这代人也喜欢宏大叙事
四 那代人更愿意描写日常生活
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应对姿态一 关注人民、关注生命
二 有度量地自我承担
第三节 异质的审美传达一 饱满厚重的叙事风格
二 轻盈灵动的艺术追求
第四章 英雄主义的重新召唤第一节 思想、传奇及其品质一 英雄主义的两种路径
二 有一种不变的品质
第二节 启蒙与世俗的合作共进一 启蒙的英雄主义
二 在世俗中发现英雄
第五章 新伤痕主义的成长方式第一节 伤痕的表象与隐秘的情结一 虚化的叙述背景
二 用偷窥和告密介入历史
第二节 成长的伤痛与质疑中的承担一 既要承担也要质疑
二 疼痛中的亲情关怀
下编 空间的再生第六章 乡土世界的深度裂变第一节 第三种空间里的新困境一 把遭际放进新的空间
二 新空间里的紧张关系
第二节 在批判中向传统和正义回归一 乡土叙事的两种走向
二 史诗与正义的回归
第七章 工业生活的深度植入与难度第一节 题材的终结与生活的难度一 从题材到生活
二 关键要有工业精神
第二节 类型化写作与实践性反思一 工业生活写作的三个类型
二 文学性与社会性都要考虑
第八章 民族身份的超越与文化救赎第一节 文化寻思与主体性超越一 要关注现代化这件事
二 大跨度地书写民族史
三 超越族群主体性
四 穿过文化的幕帷
第二节 现代性的质疑与救赎一 它们破坏了精神生活
二 一种“复魅”的努力
第九章 军垦生活与文化维度第一节 典型文本与性别观照一 他们的写作很独特
二 性别的境遇与力量
第二节 审美体验与文化特质一 富有诗意的边疆书写
二 凝练和创设一种特殊文化
第十章 辛亥叙事的传承与新变第一节 叙事缘起及其历史轨迹一 辛亥叙事简史
二 另外一种路径
第二节 叙事转向与观念重构一 传奇特质的新变
二 苦难的两个层面
三 非虚构的品质及表现
四 从家族文化到民族精神
五 最重要的是思想价值
附录 对谈与访谈附录一 乡土中国的再度书写——新世纪文学反思录
附录二 写作就是对现实的回应
附录三 从生存的大地到信仰的天空
附录四 文学要给人以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