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终于到了该写“后记”这最后的环节!此时,晚清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三境界的凝练描述倏忽间已然充盈于我的脑海…… 尽管本书的题旨显然远未能达到企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制高点,而已经做的这点研究距离得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也还遥远,但回望此番研究的来路,我却的确已从中充分体悟到了其中第二境界的真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感喟可谓良多。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经修改而成。所以,首先必须感谢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邓伟志教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叶,我就已知晓并初步领略了被誉为“思想界的男子汉”的先生的敏锐思维与铮铮风骨,令我景仰。而倍感荣幸的是,能在自己工作多年之后居然成为了先生的弟子,聆听先生的教诲,近距离感受先生勤勉的治学态度与宽厚的长者风范,实受益匪浅。学业、工作以及家庭是贯穿本人整个学业历程特殊的“三重奏”,其间常显调谐之不易而致的纷乱状。感谢先生对此的理解与宽容,使我在紧张之余稍感宽慰。或许正由于持续有年的快节奏工作与生活,致使我两年前罹患疾病而不得不住院治疗,此时,先生的关心体恤更是彰显。同时,先生“学会化零为整”的善意提醒与巧妙督促,则使我即便身处病榻仍未改变必须尽己所能力求论文品质的信念,以回报先生所谆谆教导的:质量是学术立足之本,应经得起同行与时间的考验。诚然,此乃理想目标。事实上,由于时间本身总是需要“挤”,又承受身体的意外之变,而我原本又非社会学专业科班出身,此间所频频遭遇到的困惑与艰辛实非亲历所难知晓。“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红午夜香”,这是先生曾在其著作后记中发出的感慨,而每当此时则成为了鞭策我不敢懈怠的动力,不然,很可能使我窥社会学之门而终不得入。当论文终于完成并得到同行评议专家和答辩老师们一致的好评后,先生兴奋得像个孩子;在得悉我的论文又将付梓出版,并被我恳求作序后,先生毫不迟疑地慨然应允,再次凸显对学生的厚爱与提携。感谢我的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老师们。博士论文完成后,曾分送华东师大吴铎教授、文军教授,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郭强教授,上海大学张钟汝教授、张敦福教授,上海市委党校杨俊一教授,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姚俭建教授,他们或进行评阅,或参与答辩。诸位老师在充分肯定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后,也就论文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衷心感谢诸位老师的鼓励与建议。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浙江省委党校。这里有较为自由的学术空间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机会,因而是奉献了我的青春韶华与学术努力的沃土。我珍惜这个平台,并感谢这里所有对我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帮助的同仁们。就本研究的完成来说,特别需要感谢的是陆立军教授。他是我校唯一的省特级专家,也是义乌研究的权威,更是义乌发展的亲历者与直接推动者之一。当我确定以义乌作为我的研究个案后,每每向陆教授求教相关问题时,他都乐于拨冗赐教,特别是几次帮我联系可供访谈的义乌企业家和党政官员。正因为有这样的前期经历,所以当我提出请他作序时,他不仅答应,还不辞辛劳地手写了两稿。其情其景,使作为晚辈的我深深为之感动并被持续激励着……感谢为我在义乌的调查与访谈提供了极大便利与帮助的党政官员,包括义乌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市民政局、市工商局、中国小商品城工商分局等部门的热情支持。同时,也必须感谢在百忙中接受了我的访谈的企业家们,他们的信任与配合,尤其是他们不断跨越发展的事业在此书稿即将付梓之际,适值迎来义乌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一周年。活力、威武、希望,是对其周年盘点的核心词。义乌的发展未有穷期。,是我不敢懈怠的又一个动力源泉。本书所涉及的学科甚为广泛,在研究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文献并从中受益颇多。写作中凡援引之处已尽可能准确地注明了出处,未具体援引的也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这里也要向这些学者致以我深深的谢忱。感谢浙江省社科规划办。允许以已有成果申报后期资助课题,此乃鼓励学者潜心从事真学问、杜绝浮躁的必要举措。我的拙著有幸被省规划办立项为后期资助课题,并由其负责统一出版。这既是对笔者前期研究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因此为我减去了若自行出版必然会带来的诸多繁杂事务。在此,我也谨以最虔诚的心意对负责本书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他们严谨、奉献的专业精神令我敬佩,也因此更使本书增色不少。最后,还必须感谢我的亲人们,同时对他们表示我的一份歉疚。因为工作与学业的压力,对已步入古稀之年的父母双亲,我不仅未能尽主动照料之责,反而是他们无怨无悔,每年至少两次来到我家中帮我料理繁杂的家务。先生忙于企业事务,我却不能经常为他提供一顿哪怕是简单的热饭菜,偶有为之,他会显露受宠若惊的享受状,反而让我甚觉内疚。小女聪颖且有大志,但在时下家长尤其是为母者屡担管教职责的情形下,我却甚少在小女的教育上投入必要精力,乃至生活照料上亦是能简则简。庆幸的是,这倒反而培养了小女自立自主的独立品性以及责任开放的理性意识,还兼备一颗宽厚待人的仁心。适值此书稿即将出版之际,从大洋彼岸寄来了小女大学录取的通知书。此为歉疚之余的一点宽慰。本书姑且作为对我的至亲们的一个小小的回馈,你们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不竭的精神原动力!固然,即便在承受了以上诸多关爱与帮助的情况下,业已完成的研究也远未臻于完善。实践的成熟与否决定着理论的成熟与否,不成熟的实践必定不会产生成熟的理论;而本人有限的学识与能力,更是决定了本研究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对此议题的探讨还有很大的空间。它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非常稚嫩,但却也相当有生命力,从而将成为我今后学术生涯中继续游弋和探寻的重心。诚如奥罗姆所说:“一个人必须在一种好奇和开放的状态中接近世界,并决意作出有关世界的各种结论,以充分的能耐来提出对世界的看法和判断,并坚持不懈地去了解那些判断是否精确无误。这就是政治所经常证明其所为;那也是追求学问所必须的。”[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第4版),张华青等译,2006年版,第8页。本人亦当以此为基本治学立场,并谨立足我国本土,以求切实的认知。这里,印度圣雄甘地的名言可略表我此时的心迹: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作者谨记2011岁末于杭州
全部显示∨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问题的提出一、社会转型内涵及本书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一、对中国近代商人群体研究状况的概略
二、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兴商人群体研究文献的检视
第二章 个案选择及研究设计第一节 研究个案的选择及其简要描述
第二节 研究空间和价值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一、理论分析框架及相关概念厘定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论述结构
第三章 商人群体生成的起始路径与地方经济结构变迁第一节 义乌经济的地理历史及其文化特质一、义乌经济的地理历史素描
二、独特的文化传统及其精神气质积淀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和提升一、经济转型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市场化蜕变机缘
二、农民的韧武器与小商品市场的形成
第三节 商人群体的形成及地方经济结构的演变一、商人群体的形成
二、地方经济结构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人群体与地方治理转型(一):政府视角第一节 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基本运行逻辑一、压力型体制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空间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有条件正当性及其行为逻辑的主要变量因素分析
第二节 制约与主动建构:地方政府有形之手的“张弛之道”一、义乌地方政府创新的内在机理分析
二、义乌地方政府有形之手的“张弛之道”:基本经验阐释
第三节 治理型政府的雏形显现一、治理型政府的滥觞及其一般要素构成
二、义乌地方政府的行政逻辑嬗变:在试错中逐渐趋向“治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人群体与地方治理转型(二):地方民主视角第一节 转型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与商人群体的特殊利益诉求一、转型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二、商人群体的一般特质及我国商人群体的特殊利益诉求
第二节 商人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一、政治参与动机的类型化分析
二、政治参与实现路径的多元化
第三节 商人群体政治参与程度及其绩效评析一、商人群体政治参与的实现程度
二、商人群体政治参与对地方民主发展的绩效厘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人群体与地方社会秩序重构第一节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与社会权力结构再造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概况
二、义乌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再造
第二节 城市化与地方文化精神的嬗变一、区域城市化的脉动
二、城市化推进下区域文化精神的嬗变
第三节 民间力量成长与地方社会转型一、民间草根力量的生长:基层社会共同体的浮现
二、正式制度力量的回应:社会治理生态的柔韧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和讨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第一节 结语:基本经验
第二节 进一步的讨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附录一
附录二 义乌民营企业家(商人)访谈及问卷调查(纲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