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绝大部分文字是近几年写成的,可以看作是笔者这段时间思想与学术活动的一个记录。本书通过论述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系,阐述了实现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向现代性转化的方法。当今,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有关中国文艺美学的现代转型,不少学者乐山乐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书没有运用“转型”,而是用的“转化”。因为在笔者看来,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涉及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大范围地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模式。而就其实质看,所谓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现代转化,应该是思想的传承与变异、差异与认同,因此,与其说是“转型”,还不如说是“转化”。《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韦昭注云:“转化,变易也。”桓宽《盐铁论·除狭》云:“一人之身,治乱在己,千里与之转化,不可不熟择也。”刘禹锡《贾客词》云:“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显然,转化既有转变、变异,同时也有转易、承传的意义。但是,要研究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化,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化,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化发生在什么时候。任何时代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想,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价值诉求等。只有当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文本、审美价值、言说方式发生了变易之后,文艺美学思想才能说是发生了“转化”。当审美对象发生改变的时候,发生转化也就势所必然了。前两者属转化发生的“外发型”原因,即中国文艺美学思想转化的“他律性”规律,而后者则属于转化发生的“内发型”原因,即中国文艺美学思想转化的“自律性”规律。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转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也就是说转化发生的路径是什么?审美价值诉求发生了改变,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功能主要在于维护封建道统、文统、义法等,其文艺美学思想价值转变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人本思想的出现。那么,在社会急剧变动、中西文化冲突的时刻,他们之所以会做出以上不同的选择,即他们进行文艺美学思想转化的立场是各自选择自己的道路,主要是因为受现代中国的基本意识形态影响。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现代转化的发生,其文艺美学思想转化的最终指向都是人文化。有人提出以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为基元,重建中国文艺美学话语,或者是挖掘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现代意义,有人反对以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为基元,而要在吸收、融合了西方文艺美学的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新传统上发展。但此两者都是在强调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性,人文化是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现代转化的必然选择。最后,谨向资助本书出版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笔者2010年12月16日于狮子山电梯公寓
全部显示∨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学学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高校美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净、《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净、《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并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老子美学的当代意义》、《中国古代人生美学》、《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当代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主编之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概要》(合著)、《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二人合著)、《文心雕龙审美心理学》、《中国美学体系论》(三人合著)、《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副主编)、《唐人的诗歌理论》、《晏子春秋与现代人格》、《慧能评传》、《坐拥天下:康熙》、《漫谈金庸小说的侠客典型》、《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等专著多木。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五次,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次:获青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
全部显示∨
第一章 传统文艺美学的理论形态与现代转化第一节 当代文艺美学思想理论形态
第二节 传统文艺美学的独特品质
第三节 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四节 “以天合天”的审美体验方式
第五节 异质文化背景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
第二章 传统文艺美学原生态的非体系与体系化态势第一节 非体系的原生态传统文艺美学思想
第二节 体系化态势中的传统文艺美学思想
第三节 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诗学体系化
第四节 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体系化的历时态
第五节 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和创作论阐发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之境域构成论与原点范畴第一节 审美境域缘发构成论
第二节 儒家美学之“诚”范畴释义
第三节 儒家美学“仁”范畴之义域
第四节 中国美学的“朴”与“归朴”之域
第五节 中国美学之“化”与“化生”范畴
第四章 民族地域特色与接受思想第一节 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民族地域特色
第二节 审美接受思想的现代诠释
第三节 审美接受者的智能构成
第五章 传统批评之诗性言说及态度与方法第一节 传统批评之诗性言说及其美学渊源
第二节 传统批评的标准和态度
第三节 传统文艺美学的批评方法
第六章 现代重构的传统学理依据第一节 “进退盈缩,与时变化”之“通变”衍化观
第二节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之“常”“变”生化观
第三节 “易”与“不易”化生构成论与文艺美学变异说
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