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一 问题的由来考察西方科学传统的源流及演进一直是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这不仅在学理层面上对我们准确理解西方思想史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科学”几近舶来品的国度又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而要洞悉西方科学传统之流变,“近代科学革命”显然是一个无法逾越的主题。尽管西方的科学思想在古希腊已有滥觞,但具有现代形态的科学实践却是仅在近代科学革命时期才开始的。在这一时期,西方思想经历了由前科学范式向科学范式的转变,而洞察此番范式转变的内在机制则必定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在哲学上,任何对人类文化范式之总体考察,最终几乎都会聚焦在对于作为此文化范式之缔造者或代表者的大思想家的研究上。本书所要进行的考察自然也不例外。笛卡尔,是在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层面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近代科学革命时期西方思想之演变的典型代表。在哲学上,他以“我思”之第一命题开创了近代主体性哲学,被称为“近代哲学第一人”;而在科学上,他更是以解析几何、旋涡宇宙论、光的反射及折射定律、血液循环学说等突出成就成为现代科学的早期实践者与奠基人。更重要的是,在笛卡尔的思想中,“哲学”与“科学”之间本来就未曾分离,它们由统一的原则与前后连属之逻辑相互贯通。例如在《哲学原理》的序言中,笛卡尔称哲学是“对人们所能知道的一切事物的一种完美的认识”(Principes,AT IX 2)关于笛卡尔的著作集版本颇多。文献Descartes(1996)(简称AT版)是国际上通用的载有拉丁文与古法语的权威版本,而文献Descartes(1992)(简称A版)用现代法语编写,载有较完整的笛卡尔拉丁文信件的法文译文,较方便于中国学者的研究。鉴于此,在本书引文中,凡属于笛卡尔著作的,按照国际笛卡尔研究惯例,将标出AT版的卷号与页码;属于信件的,则标出通信人,日期以及A版中的卷号及页码(A版中未录入及转引的除外)。对于笛卡尔的著作,《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将被略写为Règles,《谈谈方法》为Discours,《论世界》为Le Monde,《第一哲学沉思集》为Méditations,《哲学原理》为Principes,《论灵魂的激情》为Passions。译文参考中译本,有改动,无中译本的系笔者自译。在引文中,如果译文所根据的是笛卡尔拉丁文著作的法文译本,则除了标出AT版中的引文出处之外,还一并标出法文译本的页码;根据行文的需要,笔者会将引文中某些重要的词句用粗体标出。,并且,如果把“哲学”比做一棵“知识之树”,那么“其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由此树干发出的树枝则是所有其他科学,这主要被划归为三类:医学、机械学与伦理学……”(Principes,AT IX 14)可以看到,笛卡尔的这种认科学为哲学之必要组成部分的“大哲学观”,尤其利于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来对上述“范式转换”进行考察。从自然哲学的角度讲,特别是截取笛卡尔哲学之树的“形而上学”与“物理学”部分,西方学界对笛卡尔哲学有一近乎公认的命名——“机械论哲学”。例如,“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到笛卡尔思想中新的机械论哲学的转变,被普遍地认做是代表了欧洲智识传统(intellectual tradition)中一次主要的变革”[Garber(2002),200]; “在最终的分析中,对于理解笛卡尔哲学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便是他的机械论的自然哲学体系(his system of mechanistic natural philosophy)的特性”(Schuster,212)。因此,要在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下考察笛卡尔哲学,不澄清其“机械论哲学”的特性、内涵、结构则不足以精准地把握笛卡尔哲学。而本书的目的,便是要在这样的宏观旨趣的引导下,以形而上学为主,物理学为辅,来对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做一全面的诠释。二 国内研究综述中国学界对笛卡尔哲学的译介与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关琪桐先生就曾将《谈谈方法》(取名《笛卡尔方法论》)与《哲学原理》中的部分内容译为中文,使得中国学界首次建立了笛卡尔哲学的汉语语境。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步,在一代代学人的努力下,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谈谈方法》、《哲学原理》、《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笛卡尔几何》等重要著作都已先后被译为汉语,专门的笛卡尔传记也已出版,这使得中国的笛卡尔研究在资料译介上有了初步的格局。但是,与国际笛卡尔研究所普遍参照的权威版本——AT版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的翻译工作仍然存在着颇多缺憾。首先,笛卡尔绝大多数的信件及许多重要著作,例如《论世界》(Le Monde)、《对人体的描述》(La Description Du Corps Humain)、《论灵魂的激情》(Passions De l' âme)等尚未译出;即使就已翻译的著作来看,它们与笛卡尔原著相比,其缺漏也是明显的。例如王太庆先生在翻译《谈谈方法》时并未将原本属于此书的三个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和《气象学》一同译出赖袁向东先生之力,我们现在已有《几何学》的译本。;而现有的《哲学原理》的译本,仅译到第二部分,包含了笛卡尔丰富的物理学、生理学思想的剩余部分却付之阙如。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汉语笛卡尔翻译的一个总体缺陷便是过分注重笛卡尔形而上学与方法论方面的抽象论述,而对作为笛卡尔形而上学与方法论应用之成果的科学著作,包括物理学、生理学、医学等,则重视不足。考虑到笛卡尔“哲学之树”的完整性,现有的译介格局显然会影响到国内学界对笛卡尔哲学的理解。从近30年国内笛卡尔研究的成果来看,相似的缺陷似也可以在其中得到佐证。80年代,除个别例外姚鹏:《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基本涵义》,《哲学研究》1985年第6期。,学者们比较关注如何对笛卡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位置、性质作出准确定位,缺少对笛卡尔哲学中的细节问题作细致的文本分析佘碧平:《笛卡尔主义及其批判:论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走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田军:《笛卡尔和近现代科学的世界图景》,《法国研究》1989年第2期;兰岚:《笛卡尔哲学体系初探》,《法国研究》1985年第3期;卓新平:《笛卡尔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兼论西方宗教观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3期。;这对于停滞多年的西方哲学史研究来说,当然也是必要的步骤。进入90年代之后,首先以冯俊先生的《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此书出版于1989年末,影响及于90年代;由于它代表了国内笛卡尔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故我们不妨将其划入90年代的研究。为代表,国内学界开始细致地梳理笛卡尔哲学。冯先生的著作通过对笛卡尔文本的细致分析,认为笛卡尔哲学是以精神本体为认知中心的主体性哲学;通过对人类自身认识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有限认知主体(人)与无限创造者(上帝)三个层次的区分,冯先生深入分析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对笛卡尔方法论、“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命题、天赋观念论、身心关系、上帝存在的证明等众多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著作至今仍可称得到上国内笛卡尔形而上学研究之翘楚。此后,国内的笛卡尔研究基本上沿袭着冯先生著作所展开的主题,以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为线索,将笛卡尔研究引入细节,这其中,像“理性直观”韩英丽:《浅析笛卡尔的“理性直观”》,《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方法郑伟:《试论笛卡尔的哲学方法论体系》,《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李建珊:《论笛卡尔对科学理性分析传统的贡献》,《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怀疑”郑伟:《试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理论价值》,《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杨廷久:《理性的沉思——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詹宇国:《笛卡尔普遍怀疑的意义》,《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我思”尚新建:《笛卡尔的“我思”与“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谭裘麒:《笛卡尔的“我思”理论及其内在矛盾》,《哲学研究》1997年第3期;周晓亮:《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试论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4期。、上帝黄学胜:《论笛卡尔哲学中的“上帝”》,《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天赋观念刘小英:《“天赋观念”和“外来观念”在笛卡尔唯理论哲学中的意义》,《求是学刊》2006年第4期。、二元论霍桂桓:《论作为心灵哲学之先驱的笛卡尔心—身二元论》,《学海》2007年第6期。等成为论述的关键词。在21世纪,随着国内西方哲学研究总体质量的提升,尤其是许多游学海外的哲学研究者的介入,国内的笛卡尔研究已经逐渐呈现出可与国际笛卡尔研究相互参照的趋势。从研究主题来看,学者们已经注意到像“自由意志”康国霞:《论笛卡尔关于错误产生的原因》,《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周凡:《论笛卡尔的意志理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身体观”郑天喆:《从身体存在论证看笛卡尔的身体观》,《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感性存在”刘兴章:《论笛卡尔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悬置》,《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想象力”贾江鸿:《笛卡尔想象理论研究》,《现代哲学》2006年第3期。等此前未曾注意的问题;而且,像钱捷(2005)、徐向东(2003)、贾江鸿(2007)等一批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学者,与各自的研究背景相结合,已撰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笛卡尔研究论文。可以说,在广度与深度上,八九十年代的笛卡尔研究已无法与现在同日而语。然而,与笛卡尔“哲学之树”的整体性哲学理念相比,国内的笛卡尔研究虽然主题众多,但基本上仍然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状态,无法在统一理念的勾连下将笛卡尔哲学中的各相关细节作出整体诠释。这可以说是现在国内笛卡尔研究的最大缺憾。例如,冯俊先生虽然以“主体性哲学”为宗旨对笛卡尔形而上学作出了解读,但是,对笛卡尔认识论(其中以方法论为中心)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形而上学与科学(以物理学为中心)的关系等问题,并未深入分析。在冯先生之后,虽然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笛卡尔形而上学与其科学思想的深刻关联炎冰、严明:《心身二元与科学之科学——笛卡尔科学哲学思想再探》,《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试图在更加全面的视角上讨论笛卡尔哲学,但是他们或局限于将笛卡尔思想作出历史的比较和定位张桂权:《论笛卡尔的形而上学观》,《世界哲学》2007年第3期;郑文彬:《再论笛卡尔哲学的革命意义》,《学术研究》2004年第10期。,或局限于分析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形式化特点贾江鸿:《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与形而上学》,《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宋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结构探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第1期。,而在“哲学之树”的整体性理念的导引下,对笛卡尔的认识论、形而上学、科学作出一致解读的研究工作,却仍未出现。而我们认为,就笛卡尔的哲学理念来看,如果我们将笛卡尔的哲学定位为“机械论哲学”,那么在机械论哲学的内部认识论、形而上学、具体科学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服从统一的原则与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次序,对任何一者的理解必须以对整体的宏观理解及其他二者的把握为前提。因此,在本书的研究中,我们将选取以“机械论哲学”为总体视角,按照笛卡尔哲学的整体性特征,试图对其哲学内部的各组成部分做出统一的诠释。在这种诠释中,我们将着重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其一,笛卡尔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机械论哲学”,它的总体特质是什么?(由本书第一章解答)其二,其机械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什么?作为这种形而上学基础的核心命题“灵物二分”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其三,笛卡尔的认识论同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由本书第二章解答)其四,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对其物理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本书第三章解答)三 国外研究启示由于笛卡尔在哲学史上的显赫地位,在西方,不光专门的笛卡尔哲学的研究者,历史上的许多大哲学家也都曾针对笛卡尔哲学做过专门的研究。在这里,囿于笔者的学力,我们尚无法像对国内研究现状那样对国外的笛卡尔研究做一番概览。不过,如果仅从英语与法语哲学圈中专门的哲学史著作谈起,以科技哲学与形而上学两大主题为线索,我们倒可以获得许多关于如何解读笛卡尔思想的启示。英语的笛卡尔研究,尤为重视笛卡尔的认识论与其具体的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常常将《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与《谈谈方法》、它的三个附录及其他笛卡尔科学著作联系在一起解读,如在参考文献中所列出的Beck、Doyle、Gaukroger、Schuster的著作,都是这方面的代表。而Garber则站在科学思想史的角度,将笛卡尔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其形而上学思想联系起来,对笛卡尔的科学思想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实际上,虽然法语哲学圈与之相比更加重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但在科学思想史的主题下,在将对笛卡尔科学的考察与对其认识论与形而上学思想的考察相结合方面也不乏大师之作。例如Kroyé、Vuillemin的著作,都注意到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对其科学建构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在法语哲学圈,尤为值得称道的便是代代相传的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研究。由于笔者曾在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哲学与社会学系笛卡尔研究中心做过一年的访问学习,对于围绕此中心而展开的法国笛卡尔研究有较切近的认识,所以也便较有资格对此置喙数言。此派笛卡尔研究偏重于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细致的文本解读,从Gilson算起,历代出现了像Laporte、Gueroult、Gouhier、Rodis-Lewis、Marion、Olivo等重要的笛卡尔研究者。这类研究的总体特点是每位哲学家都能以某个问题或某种角度为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诠释笛卡尔形而上学,展示出笛卡尔形而上学在多维向度中的丰富内涵。例如Gilson(1975)揭示了笛卡尔体系与中世纪哲学的关联,Laporte(2000)强调“直观”在笛卡尔思想中的基础地位,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归结为“激进的经验主义”,Gueroult以“次序”概念为核心,细致梳理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内部结构,而Marion则着重揭示笛卡尔式的形而上学在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崭新意义……综上所述,正如同我们在上一节中已经指出的,如站在科技哲学的角度,国际的笛卡尔研究与国内相比显然更加符合笛卡尔自身的哲学理念,即将对笛卡尔的科学以及认识论、形而上学的考察结合起来,注重笛卡尔思想的总体特征及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式关联。而本书接下去所要进行的工作,便是要将笛卡尔物理学与笛卡尔形而上学在“机械论哲学”理念的范导下勾连在一起,这不失为对此番国际笛卡尔研究态势的呼应。而如果法语的笛卡尔研究总是会极富创造力地选取不同的角度对笛卡尔形而上学做多棱镜式的多角透视,那么,严格按照“为物理学提供形而上学辩护,以建构机械论哲学”的方向来梳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及论点,则也不失为此多棱镜中一棱。
全部显示∨
宋斌 男,山东淄博人,1981年11月生。1999至2003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2003至2005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至2009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在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学习。2009年留校任教,现为南开大学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讲师。主要著述包括《詹姆士真理观中的休谟因素》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原因”和“运动”概念——从库恩的观点看》等。
全部显示∨
第一章 笛卡尔机械论哲学的一般特质第一节 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相比
第二节 与同时期其他的机械论哲学相比
第二章 机械论的形而上学基础:灵肉之分第一节 从认识论到形而上学一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以“直观”为基础的认识论
二 明显与确定:由认识论走向形而上学
三 永恒真理的上帝创制说——笛卡尔第一个形而上学学说
四 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基本方法——观念论
第二节 “自由、思维、灵魂”——“受迫、广延、物体”(或名:形而上学之根——灵肉之别)一 什么是笛卡尔的“夸张的怀疑”
二 不可怀疑的阿基米得点:我思故我在
三 思维为何
四 怀疑的消除及知识的确定性原则
五 物体的本质及其存在
第三章 机械论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物理学与生物学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笛卡尔物理学——与牛顿物理学相比一 笛卡尔物理学与牛顿物理学中“力”的概念的异同
二 “向心力”与“重力”
第三节 笛卡尔物理学——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相比
第四节 笛卡尔生物学:对于生命的激进的机械论观点
参考文献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