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高校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BO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纸书售价: 60.0 纸书定价:¥75.0 电子书售价: 3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言 高校目标管理: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
一 高校目标管理的历史来源与发展脉络
二 在我国加强高校目标管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 我国近年来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历程及成效
四 我国高校目标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五 本书的基本原则与研究取向
(一)加强理论探讨,构建高校目标管理研究的恰切框架
(二)重视价值分析,澄清高校目标管理研究的模糊认识
(三)深化过程剖析,建立高校目标管理研究的统一范式
(四)重视方法创新,提升高校目标管理研究的实际成效
(五)拓展分析视角,形成高校目标管理研究的多维格局
六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结论
(一)理论探讨
(二)过程分析
(三)调查研究
(四)规律提升
(五)实践探索
第一章 高校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 高校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目标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目标的内涵
(二)目标的主要特征
二 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含义分解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二)目标管理的思路
(三)目标管理的特征
三 高校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一)高校目标管理的概念
(二)高校目标管理的目标体系
(三)高校目标管理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校目标管理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 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
(一)计划管理的主要观点
(二)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的比较
(三)对计划管理的评价
二 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主要观点
(二)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比较
(三)对绩效管理的评价
三 目标管理与量化管理
(一)量化管理的主要观点
(二)目标管理与量化管理的比较
(三)对量化管理的评价
第三节 高校目标管理的特征探讨
一 方向的明确性
(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努力方向
(二)以建设大学制度为改革方向
(三)以完善大学职能为发展方向
二 校情的适应性
(一)高校目标管理与类型层次相适应
(二)高校目标管理与办学基础相适应
(三)高校目标管理与发展目标相适应
(四)高校目标管理与管理模式相适应
三 目标的多元性
(一)以目标周期为标准进行划分
(二)以目标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
(三)以目标层次为标准进行划分
(四)以目标内容为标准进行划分
四 设计的整体性
(一)目标制定要形成整体观念
(二)目标分解要强调整体功能
(三)目标实施要注重整体监控
(四)目标考核要发挥整体优势
(五)总结反馈要讲究整体效益
五 全员的参与性
(一)学校领导主动参与
(二)部门领导充分参与
(三)基层群众积极参与
六 操作的灵活性
(一)目标的局部弹性
(二)目标的总体弹性
(三)目标的积极弹性
(四)目标的消极弹性
七 激励的科学性
(一)激励广度适当
(二)激励梯度适中
第四节 高校目标管理的时代价值
一 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二 增强高校的适应力
三 拓宽高校的辐射力
第二章 高校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科学管理理论
一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科学管理理论在高校目标管理中的理论价值
三 科学管理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一)量化管理是高校目标管理的基础
(二)差别工资是高校目标管理的动力
(三)标准化管理是高校目标管理的保障
(四)职能分工是高校目标管理的条件
(五)合理授权是高校目标管理的手段
第二节 个体行为理论
一 个体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个体行为理论在高校目标管理中的理论价值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三)人性假设理论在高校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三 个体行为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二)激励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三)人性假设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第三节 团队管理理论
一 团队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团队管理理论在高校目标管理中的理论价值
(一)院(系)领导班子团队
(二)教学管理团队
(三)科研团队
三 团队管理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一)依据组织结构选择团队
(二)依据组织规模激活团队
(三)依据组织文化经营团队
第四节 竞争战略理论
一 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行业结构分析
(二)基本竞争战略
(三)价值链理论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五)核心竞争力理论
二 竞争战略理论在高校目标管理中的理论价值
(一)有利于整合资源要素
(二)有利于开发能力要素
三 竞争战略理论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指导
(一)制订短期发展规划
(二)制订中期发展规划
(三)制订长期发展规划
第三章 高校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目标兼顾原则
一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兼顾
二 重点目标与一般目标兼顾
三 刚性目标与柔性目标兼顾
四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兼顾
五 维持目标与创新目标兼顾
六 功利目标与精神目标兼顾
第二节 行动协调原则
一 目标制定时集思广益
二 目标分解时各展其长
三 目标实施时群策群力
四 目标考核时多元参与
第三节 全程监控原则
一 目标制定时明确职责
二 目标实施时关注境况
三 目标考核时维护公正
第四节 适时反馈原则
一 目标制定时加强双向沟通
二 目标实施中加强信息通报
三 目标考核中加强得失交流
第五节 有效激励原则
一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一)物质激励是基础
(二)精神激励是关键
二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配合
(一)正向激励是根本
(二)负向激励是手段
三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贯通
四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补充
(一)强化显性激励
(二)弱化隐性激励
五 成就激励与期望激励相联系
(一)重视成就激励
(二)正视期望激励
第六节 合理授权原则
一 明确授权范围
(一)职责性授权范围
(二)临时性授权范围
(三)替代性授权范围
(四)特长性授权范围
二 选准授权对象
三 遵循授权要求
(一)目标明确
(二)权责相应
(三)量能授权
(四)有效配合
(五)逐级授权
四 抉择授权方式
(一)充分授权
(二)不充分授权
(三)弹性授权
(四)制约授权
五 掌控授权状况
(一)目标追踪
(二)态度支持
(三)奖惩并行
第四章 高校目标管理的过程分析
第一节 目标制定
一 论证决策
(一)目标体系的内容
(二)目标确定的依据
(三)目标确定的原则
(四)论证决策的程序
二 协商分解
(一)目标分解的原则
(二)目标分解的形式
(三)目标分解的方式
(四)目标分解的结果
三 定责授权
(一)授权的作用
(二)授权的原则
第二节 目标实施
一 咨询指导
二 监控督察
(一)监控督察的作用
(二)监控督察的原则
三 调整纠偏
第三节 目标考核
一 目标考核的基本内涵
二 目标考核的构成要素
(一)考核主体
(二)考核客体
(三)考核指标
(四)考核标准
(五)考核周期
(六)考核方式
(七)考核过程
(八)考核结果
三 目标考核的主要特征
(一)客观性
(二)严格性
(三)民主性
(四)科学性
(五)应用性
四 目标考核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选择考核主体
(二)充分激励考核客体
(三)科学制定考核指标
(四)明确下达考核标准
(五)认真研究考核周期
(六)恰当应用考核方式
(七)不断完善考核程序
第四节 总结反馈
一 反馈考核结果
(一)将考核结果公开化
(二)建立考核申诉制度
(三)充分利用绩效面谈
二 有效实施奖惩
(一)加扣薪酬
(二)升降职位
三 指出改进方向
第五章 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证调查
第一节 75所院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一 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院校的层次分布
(二)调查院校的实施比例
(三)院校类型与实施目标管理对比分析
二 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方法与路径
(一)高校实行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实施目标各环节方法
三 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与局限
(一)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
(二)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局限
第二节 9所高校目标管理综合调查与启示
一 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模式
(二)对高校目标管理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三)高校目标管理水平基本处于初级阶段
(四)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 对策与建议
(一)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
(二)营造上下同欲的组织气氛
(三)制定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
(四)确保目标有效实施
(五)落实目标考核工作
(六)充分利用考核结果
第三节 华中师范大学目标管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 调查总体情况
二 调查数据结果
(一)对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总体认识
(二)对高校目标管理各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基本看法
三 调查结果分析
(一)广泛参与,达成共识
(二)准确定位,规范体系
(三)科学管理,有效激励
(四)更新手段,优化效果
第六章 高校目标管理中的规律探讨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 主客体关系的应然状态
(一)主体与客体对立
(二)主体与客体统一
二 主客体关系的实然状态
(一)主客体关系失谐
(二)主客体关系失谐的原因
三 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状态
(一)主客协商,上下同欲
(二)主客配合,齐心协力
(三)主客转化,彼此促进
(四)主客沟通,面向未来
第二节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一 过程与结果关注的焦点
(一)注重成果是目标管理的本质
(二)强调过程是高校管理的特征
二 过程与结果脱节的原因
三 过程与结果配合的途径
(一)规范制度,注重环节
(二)高度重视,精心指导
(三)及时反馈,追踪调节
(四)适度控制,及时纠偏
(五)追求目标,兼顾质量
第三节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 共性的特征分析
(一)参与性
(二)整体性
(三)实效性
(四)阶段性
二 个性的内涵解读
(一)不同层次的高校目标管理的个性问题
(二)不同类型的高校目标管理的个性问题
(三)不同条件的高校目标管理的个性问题
(四)不同性质的高校目标管理的个性问题
三 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机制
(一)体现共性:遵循目标管理的普遍规律
(二)突出个性:创新目标管理的学校特色
第四节 适应与超越的关系
一 主动适应的现实需要
(一)适应社会发展:高校目标管理的社会使命
(二)适应学校实际:高校目标管理的行动起点
(三)适应个体需要:高校目标管理的动力之源
二 适度超越的理想追求
(一)适度超越社会发展:彰显大学的象牙塔精神
(二)适度超越学校现实: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度超越个人现状:实现大学教职工充分发展
三 适应与超越的相互递进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一 定性与定量考核相补充的价值所在
二 定性与定量考核相割裂的原因分析
三 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路径依赖
(一)以定性考核为主轴
(二)以定量考核为副翼
(三)定量与定性彼此融通
第六节 刚性与柔性的关系
一 刚柔相济的重要意义
二 刚柔相克的严重危害
三 刚柔相济的基本原理
(一)刚中有柔地制定目标
(二)柔中带刚地展开目标
(三)有刚有柔地实施目标
(四)亦柔亦刚地评价目标
第七节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一 集中与分散相互依存的条件
(一)集中是分散的前提
(二)分散是集中的基础
二 集中与分散彼此冲突的表现
(一)集中或分散过度
(二)集中与分散交集
(三)集中与分散游离
三 集中与分散交汇中和的措施
(一)宏观层面:集中兼顾分散
(二)微观层面:分散不离集中
(三)操作层面:集中关照分散
第八节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 效率是高校目标管理的本质体现
二 公平是高校和谐发展的前提
三 公平与效率兼顾是目标管理的理性选择
四 公平与效率兼顾应坚持的原则
第九节 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一 激励与约束的统一
(一)激励与约束之间相互依存
(二)激励与约束之间相互联系
(三)激励与约束之间相互转化
二 激励与约束的对立
(一)激励与约束相互区别
(二)激励与约束彼此冲突
三 激励与约束的协调
(一)有机协调激励与约束之间的联系
(二)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冲突
(三)适时促进激励与约束之间的转化
第七章 高校目标管理实践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第一节 高校单位目标管理概述
一 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性
二 高校实施单位目标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三 高校推行目标管理工作的可能性
四 高校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二)目的
五 高校目标管理二级单位的分类
第二节 高校单位目标管理过程
一 单位目标的制定
(一)单位目标任务制定的依据
(二)单位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单位目标制定的程序
二 单位目标任务的内容
(一)机关、直属(附属)单位及经营服务性单位目标任务内容
(二)教学科研单位目标任务内容
三 单位目标的考核
(一)考核的依据
(二)目标考核的原则
(三)考核的组织
(四)考核的指标体系
(五)考核的方法与程序
(六)考核的等级设置与认定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三节 高校单位目标管理的效果
一 学校实施单位目标管理的效果
(一)推行单位目标管理实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推行单位目标管理使学校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实现学校宏观调控与校内单位自主管理相结合,提高了基层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行单位目标管理使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 高校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任务制定不够科学
(二)目标执行过程缺乏监控
(三)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四)考核主体不够公正
(五)考核客体缺乏积极性
(六)考核结果未能有效反馈
三 高校目标管理考核改进策略
(一)科学制定目标任务
(二)建立目标管理考评与控制机制
(三)科学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
(四)合理选择考核主体,充分激励考核客体
(五)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六)适时反馈考核结果,有效实施奖励惩罚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