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

Students' Resentment and Education Intervention

纸书售价: 31.2 纸书定价:¥39.0 电子书售价: 15.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学生怨恨概述
第一节 学生怨恨的界定与限定
一 相关学科对怨恨的解析
(一)词义学界对怨恨的探究
(二)哲学界对怨恨的分析
(三)文学界对怨恨的描述
1.充满着哀怒与悲恨的不平情绪
2.处于弱势或弱者的地位
3.对自己的遭遇心有不甘却无法直接表达
二 怨恨概念的界定
(一)怨恨中的“怨”与“恨”是否存在差别
(二)怨恨的重心是侧重于“怨”还是侧重于“恨”
三 怨恨与相关负性情感辨别
(一)怨恨与抱怨
1.导致负性情绪产生的刺激具有差异性
2.在负性情绪的反应或宣泄上存在着差异
3.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
4.情绪主体的差异
(二)怨恨与怨懑(怨愤)
(三)怨恨与悔恨
1.指涉的对象不同
2.悔恨情绪的产生存在着“时间差”
3.两种情绪的价值或意义不同
(四)怨恨与仇恨
1.存在着对象上的差异
2.情绪的针对性与特定对象是否吻合上有区别
3.从诱发情绪产生的刺激来看也存在着区别
4.在情绪的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性
5.在强度或程度上有着区别
(五)怨恨与忿恨
(六)怨恨与嫉恨
四 学生怨恨的本质内涵及其限定
(一)怨恨诱因来自于学校生活场域
(二)年龄阶段上限定为中学生
第二节 学生怨恨的构成要素与初始形式
一 构成学生怨恨的三要素
(一)伤害或挫折
(二)心有不甘的隐忍
(三)软弱无力
二 学生怨恨的初始形式
(一)报复
(二)嫉妒
第三节 学生怨恨的对象、识别、类型与强度
一 学生怨恨的对象
(一)直接性对象
(二)迁移性对象
1.由对特定诱因的怨恨迁移到对人的“存在”的怨恨
2.由对某人的怨恨迁移到对相关的他人或物的怨恨
3.直接把怨恨迁移到“无辜”的天命
(三)多元性对象
二 学生怨恨的识别
(一)通过表情识别怨恨的滋生
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言语表情
(二)通过行为举动识别怨恨的滋生
1.迁怒行为
2.诋毁或贬低性举动
3.绝对平等化的举动
三 学生怨恨的类型
(一)正常性怨恨与非正常性怨恨
(二)“反应性”怨恨与“基于性格的”怨恨
(三)报复性怨恨与嫉妒性怨恨
四 学生怨恨的强度
(一)与刺激的性质相关联
(二)与学生的心理感受相关联
(三)与自身和对象之间的差异相关联
(四)与感受刺激的时间相关联
第二章 学生怨恨生发的基础
第一节 学生怨恨生发的生理基础
一 人脑的基本结构
二 怨恨情绪生发的脑机制
第二节 学生怨恨生发的社会基础
一 由伤害体验引发不平情绪
(一)教师的伤害引发不平情绪
1.偏心
2.惩罚
3.剥夺
4.强制
5.“教育爱”
(二)同学的伤害引发不平情绪
1.捣蛋生的欺负
2.优等生的藐视
3.班干部的横霸
(三)制度性因素的伤害引发不平情绪
1.学校纪律被理解为是一种外在的纪律
2.学校纪律被理解为是一种静止的纪律
3.学校纪律被理解为是一种被动性的纪律
二 由挫折体验引发不平情绪
(一)学生在与同学的比较中体验到挫折
(二)学生在肯定性和高层次价值的欲求中体验到挫折
1.对荣誉的欲求及其挫折体验
2.对恋情的欲求及其挫折感受
3.对权力的欲求及其经受的挫折
第三节 学生怨恨生发的心理基础
一怯懦心理
(一)学生的怯懦类型
1.理性的怯懦
2.夸张的怯懦
3.想象的怯懦
(二)学生怯懦形成的原因
1.与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关
2.教师的权力太大及其滥用
3.学生有一种与权威共生的心理倾向
4.学生本人具有的奴性人格
二自卑心理
(一)自卑是学生软弱无力的深层表现形式
1.自卑学生在自我贬低中彰显出了自己的无力性
2.自卑学生对外在伤害的敏感体验显示出了其内心的脆弱性
(二)自卑形成退缩心理的两种形式
1.自卑的学生缺乏直接反应的勇气
2.自卑的学生缺乏奋争的自信
三心胸狭隘
(一)心胸狭隘的学生是一个受奴役的无力之人
(二)心胸狭隘的学生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
四意志消沉
(一)意志消沉者无法表现出独立性、果断性和坚持性
(二)意志消沉者是生活中的颓废者,从而成为被决定者
第三章 学生怨恨的价值辨析
第一节 有关学生怨恨价值的争论与看法
一 怨恨价值的相关争论
(一)怨恨具有正性价值
(二)怨恨只具有负性价值
二 对学生怨恨价值的基本看法
(一)学生怨恨的正性价值具有条件性
(二)学生怨恨的正性价值具有相对性
(三)学生怨恨的正性价值是一种迁移性价值
第二节 学生怨恨滋生的负面价值
一 怨恨滋生对学生生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 怨恨滋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怨恨滋生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二)怨恨滋生极易导致学生的人格分裂
1.内心高傲,外在卑微
2.内心渴求,外在诋毁
3.内心痛恨,外在谦恭
三 怨恨滋生对学生伦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引发学生的破坏或攻击性行为
1.这是滋生怨恨的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必然反应
2.这是滋生怨恨的学生用来宣泄怨恨的重要方式
(二)导致学生的道德品位被扭曲
(三)导致学生德性平庸的出现
(四)为学生道德个人相对主义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第四章 学生怨恨的教育干预策略
第一节 预防学生怨恨滋生的教育策略
一 发展学生的个体人格
(一)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抛弃客体化思维
(二)促进学生的个体化
(三)帮助学生脱离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
二 引导学生自我修养
(一)引导学生发展宽恕精神
1.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着手加以发展
2.提升宽恕的境界水平
3.学生要把握宽恕的限度
(二)引导学生发展克己品格
1.克制利欲
2.从内心抵抗或阻止痛苦感
(三)引导学生发展爱的力量
三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被接纳和认同的人
(二)在感受自信中重获自信
(三)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性
(四)摒除依赖性思维
四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向他人开放自我
(二)掌握交流沟通的方法
第二节 学生怨恨情绪的理性疏导
一 对话疏导法
二 出气疏导法
三 转移疏导法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